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名稱:齊白石 大利圖 立軸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尺寸:148.5×40.5cm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立軸
題識:三百石印富翁三百八十四甲子時畫。
鈐印 :白石翁
在齊白石的作品中,入畫之取材皆來源于生活,自然生動,富有趣味性且多寓意吉祥。荔與“利”諧音,寓意“吉利”。此畫中滿樹新鮮荔枝,寓意“多吉多利”。
齊白石喜畫荔枝且喜用長條幅,他常繪幾枝帶葉掛果的荔枝,再配以竹筐、竹籃。而如此幅畫中,以“荔枝樹”形式展現荔枝題材的齊白石畫作較為少見。因長條幅的布局需要,齊白石往往題上長款,以平衡“重量”,或詩或文,皆有奇趣。如:“丹砂點上溪藤紙,香滿筠籃清露滋。果類自當推第一,世間尤有幾人知。”而如此幅畫作落款形式則僅落“三百石印富翁三百八十四甲子時畫”,“三百八十四甲子”是齊白石的一種獨特的紀年方式,甲子是一種以天為單位的計時法。一甲子為六十天,如此推算,則可知為齊白石64歲時所作。
▲齊白石 大利圖 立軸(局部)
齊白石對荔枝的喜愛或許來源于他早年“五出五歸”的游歷生活。他曾三客欽州,對荔枝一見鐘情,與欽州友人共賞荔枝,盛贊荔枝為“果中之尊”、“果中之王”。《白石老人自傳》所記:“到欽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見田果的荔枝樹,結著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從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畫了。曾有人拿了許多荔枝來,換了我的畫去。”齊白石還曾言:“果實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圖第一”,并賦詩:“自嘆中年何苦思,七言四句謂為詩,一朝百首多何益,辜負欽州好荔枝。”由此足見白石老人對于荔枝的喜愛。
▲齊白石 大利圖 立軸(局部)
齊白石極擅處理此類題材。觀本幅作品之畫面,一樹沉甸甸的鮮紅荔枝,令人垂涎。果實以洋紅描繪,體現出了佳果之嬌紅欲滴的鮮色,汁水盈盈,馥郁無比,并得綠葉相襯,茂密向榮。齊白石運用色點法來描繪荔枝表皮獨特的粗糙質感,并配以藤黃點綴出樹葉的明暗。在整體構圖方面,畫面左側垂下的一束荔枝與畫面上方的荔枝交相輝映,使得畫面更富張力和延伸感。通觀此畫,疏密有度,虛實相諧,體現了齊白石對構圖極高的經營能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