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慢性胃炎患者長期被胃脹撐悶、惡心反酸、大便溏稀困擾。中醫認為,這常是“痰濕阻滯中焦”導致的。
當脾胃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病理性痰濕產物滯留中焦,就會阻礙胃氣運行,損傷胃腑功能。
單靠陳皮這類溫和藥材化解新痰尚可,但對多年的頑固老痰濕及反復胃脹效果有限。
今天,邀請到李常青主任,來給大家分享一個簡單方子。
這個方子就是二陳湯,組方包括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生姜、烏梅。
方子藥性平和,能有效健脾化痰、疏通中焦氣機,特別適合化解痰濕阻滯引起的胃炎問題。
半夏強力燥濕化痰,清除痰濕。
陳皮理氣行滯,暢通胃氣腸道,緩解脹悶。
白茯苓健脾滲濕,從根上減少痰濕生成;
烏梅、生姜、甘草,調和藥性,防著太過燥熱傷胃。
多藥協同,既清理痰濕垃圾,又扶助脾胃運化,非常適合胃功能弱、痰濕重的體質。
二陳湯應用廣泛,能調理痰濕犯肺導致的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濕痰阻滯引起的胸悶咳喘;以及痰濕中阻、清陽不升所致的頭暈。
對痰濕阻滯中焦引致的慢性胃炎,也可以用二陳湯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這類胃炎的核心表現是:
- 胃脘痞滿:因痰濕阻塞氣機,胃氣流通不暢。
- 惡心嘔吐:因痰濕阻滯,胃氣不能正常升降。
- 大便溏薄:因痰濕粘滯,影響腸道功能。
二陳湯利用半夏化除痰濕,陳皮行氣解脹,茯苓健脾治本。清除痰濕、氣機通暢后,胃脹、惡心、便溏等癥狀自然能得到改善。
具體怎么用,看看這則案例:
45歲的吳女士,常年被老胃病困擾,飯后胃脹堵塞感嚴重、頻繁惡心反酸、大便長期溏稀不成形,舌苔白厚膩。
辨證為痰濕阻滯中焦證型,本質是脾胃虛弱,運化水濕能力不足,導致痰濕產生并阻塞在脾胃。
開方以二陳湯為基礎方: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生姜、烏梅。為了更針對性地增強脾胃功能,額外添加了黨參、白術以加強補氣健脾的作用。
調理一個療程后,反饋胃脹感明顯緩解,惡心情況減少,舌苔變薄。
最后提醒:中醫治病關鍵在于辨證施治。如果長期胃部不適,如胃脹、反酸、胃隱隱不適等,建議在專業中醫指導下診斷用藥,明確體質類型后再針對性地調理,效果才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