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爛牌打出王炸,
是你的氣魄和本事。
01
如果你看過我來時的路,
你也一定會為我喝彩。
02
最近,
一篇博士論文致謝令全網(wǎng)動容。
沒有堆砌的華麗辭藻,
沒有營造刻意的氛圍,
卻用最純粹、最質(zhì)樸的文字,
講述了一段震撼人心的逆襲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來自小山村,
12歲的他,
就開始跟著父親下小煤窯挖煤,
17歲高中畢業(yè)后他四處打工,
輾轉(zhuǎn)于上海電子廠做車床工、
在焦作化工廠的建筑工地綁鋼筋、
去邯鄲高速公路鋪過瀝青、
在晉城煤礦扛過炸藥,
鄂爾多斯紅慶河煤礦干過掘進。
就連學校門口的小飯館,
他端盤子、擦桌子、刷碗,
啥臟活累活都干過。
可再累,
他也始終沒停止求學之路,
19歲的他選擇再次高考,
并成功考上了一所???。
到此有人說“差不多得了”,
可他偏不。
之后他一路從專升本到本科考研,
再到申請了兩次,
終于成為了一名博士。
就這么跌跌撞撞,
十幾年就過去了。
他的人生,
從一個挖煤工開始,
一路披荊斬棘,
成為了北京工業(yè)大學的博士。
在這篇致謝中,
他感謝了很多人。
有一路幫助他的老師、師兄、
還有家人、女友。
最讓人鼻子發(fā)酸的是本科室友:
“感謝他資助我,
讓我考研時可以不去食堂打工,
還送了我人生第一部手機,
現(xiàn)在唯一的兩條褲子還有一條是他的?!?/p>
有網(wǎng)友說這篇致謝是:
“一筆一血、一字一淚”,
字里行間雖然沒說一個“苦”字,
可誰都能想到,
那時候的日子到底有多難。
有記者聯(lián)系到了這位博士,
他表示因為工作的行業(yè)比較特殊,
所以不方便接受采訪。
但是目前的生活過的很好,
他希望他的經(jīng)歷可以激勵很多人。
看完他的故事,
我感觸特別深。
他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nóng)村孩子,
可他心里,
卻有一股不服輸、不認命的勁兒,
就是靠著這股勁兒,
硬生生地為自己闖出了一條路。
這里面,有無數(shù)的淚水和汗水,
但更多的,
是那種被生活狠狠打壓,
卻還能咬著牙,
堅持往上爬的頑強精神。
誰不想一開始就拿到一副好牌呢?
可他手里拿的明明是一把爛牌,
卻憑借著自己的一股韌勁,
打出了屬于自己的精彩。
我們這些普通人,
可能沒辦法復制他的成功,
但他的故事里有很多點,
值得我們?nèi)W習、借鑒。
03
一、
成長,注定是一條孤獨的道路。
從專科到博士,
比起吃的那些物質(zhì)上的苦,
更讓人難捱的是精神上的苦。
各種閑言碎語、打擊和不被理解,
緊緊圍繞著他。
??粕鷳{什么考博士?
專科生憑什么特立獨行?
他在學校里啃書本的時候,
身邊同學正呼朋引伴往網(wǎng)吧跑;
他熬夜刷題到深夜的時候,
宿舍里正吵吵嚷嚷地打游戲;
甚至吐槽他“裝努力”“不合群”,
讓自己活成了另外一樣的存在。
有太多人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里,
為了跟大家“打成一片”,
慢慢把自己的勁頭磨沒了。
但他偏不,
硬是咬著牙,
走上這條獨自往前沖的路,
這才有了后來的逆襲。
這讓我想起同樣改變命運的何世豪,
那個從???,
一路逆襲到斯坦福的男生。
他讀專科時遇到過這么一件事:
四六級考試前一晚,
他開著臺燈復習,
結(jié)果把正在看恐怖片的室友惹火了。
室友讓他關(guān)燈,
說燈光太亮影響看電影,
他為了復習沒同意。
結(jié)果下一秒,
臺燈“哐當”一聲被砸在地上。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跟他們不是一路人?!?/p>
從那以后,他拼了命地學:
先專升本,再考研,接著讀博,
最后走進了斯坦福,逆襲人生。
他們的故事,
說的其實是一個理:
往高處走的路,
從來都是孤獨的。
真打算往上沖的人,
就得有勇氣站在大多數(shù)人的對立面。
就像在??茖W校里,
多數(shù)人逃課、睡覺、混日子的時候,
想突圍的人,
就不能跟著走那條“合群”的路。
那些嘲諷的話、
拉著你一起偷懶的同伴,
都會不斷把你往下拽。
所以一定要記?。?/p>
能陪你一起爬到山頂?shù)娜耍?/p>
從來不在半山腰的人堆里。
所謂的孤獨,
不過是你決定往更高處走時,
提前跟平庸的人說再見的勇氣罷了。
04
二、
人生從來沒有定數(shù),
往后的日子里藏著好多可能。
細數(shù)這位挖煤博士走過的路,
其實就是不斷打破自己的過程。
12歲跟著父親下煤礦的時候,
他覺得這輩子也就這樣,
父親或許也會告訴別人,
兒子以后和自己一樣當個挖煤工人;
17歲他在各地打工混生活,
可能也以為自己這輩子
只能靠賣力氣過活;
可到了19歲考上???,
一路本科、碩士、博士
他接觸到了不一樣的人,
學到了更專業(yè)的知識,
在學習的過程里他慢慢發(fā)現(xiàn),
自己不光能當工人,
還能做工程師。
原來自己的人生,
從一開始就沒被框死,
自己能做的事還有那么多,
能活的樣子還有那么多種,
前面的路寬著呢。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
刷屏的中山大學教授張益唐。
他年輕時是眾人眼里的天才少年,
本碩連讀,
還作為公派留學生去美國讀博。
可就因為跟導師鬧僵了,
一個北大出身的大學博士,
最后愣是成了“家里蹲”。
為了糊口,
他在賽百味打了七年零工。
在賽百味那七年里,
他就沒懷疑過自己嗎?
會不會覺得人生就這么完了?
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可他手里的筆從來沒停過。
從沒有放棄探索人生另一種可能性。
最后五十多歲的時候,
一舉破解了世界數(shù)學難題,
一下子成了傳奇,
逆襲成美國高校的教授。
好多人啊,
其實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
早早給自己扣上“我不行”的帽子:
覺得學歷低就沒出路,
遇點坎兒就認定這輩子完了,
可實際上,
人生從來不是只有一個答案,
路上藏著太多咱們想不到的可能。
05
三、
如果你的世界沒有光,
那請你活成自己的光。
這位挖煤博士的世界,
一開始是暗沉沉的。
煤窯里只有礦燈那點微弱的光,
工地上也只有零零星星的夜燈,
可他硬是把書本當成火把,
把日子照得亮堂堂的。
12歲在礦井里彎腰干活的時候,
沒人跟他說“你以后能當博士”;
17歲扛著炸藥爬坡的時候,
也沒人幫他規(guī)劃“你能做工程師”。
他手里沒有現(xiàn)成的光可以抓,
全是靠自己熬夜刷題、
靠啃透一本本厚書,
硬生生鑿出了一道光。
這讓我想起了
中科院博士黃國平。
他的世界好像更暗。
媽媽走了,爸爸不管他,
住的屋子漏著雨,
學費得靠夜里抓鱔魚、釣魚來湊。
因為沒錢夏天光著腳上學,
冬天穿雙破鞋凍得直打哆嗦,
還會因為交不起學費,
被老師幾次談話。
要說自暴自棄他比誰都有理由,
可他偏不。
就咬著牙往上走,
把書一頁頁啃透,
把路一步步踩實,
最后他真的如愿,
捧著博士論文站在陽光下,
成了騰訊年薪幾十萬的工程師。
生活里哪有那么多現(xiàn)成的平坦路?
總有人生在陰溝里,
一抬腳就踩著荊棘。
有人等著別人遞燈,
等不到就蹲在暗處罵命運不公;
也有人自己動手點燈,
哪怕只有火柴頭那么點光,
他也小心翼翼護著它往前走。
沒帶傘的人,
總得學會自己往前跑。
別指望誰來幫你照亮前路,
真能讓你出頭的光,
都是自己熬出來的。
你肯咬緊牙關(guān)往前沖,
再黑的夜也能走出亮堂道,
可你要是自己先泄了氣、認了慫,
那誰也拉不動你往前挪一步。
生活里太多普通人,
不是輸在起點低,
而是輸在走幾步就回頭。
想減肥的人,
跑了三天步覺得累,
又躺回了沙發(fā);
想考證的人,
看了兩周書覺得難,
又刷起了手機;
想換工作的人,
投了幾份簡歷沒回信,
覺得這輩子就這樣。
其實啊,
普通人的成長就像爬樓梯,
每一步都累,每一層都難,
但只要不回頭、不停腳,
哪怕一次只上一個臺階,
也遲早能到頂。
就像種莊稼,
春天播種,夏天除草,
得熬到秋天才能收獲。
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
也不用怕自己進步慢,
哪怕今天只比昨天多學會一個詞、
多弄懂一個道理,
都是在往前挪。
別總想著一步到位。
走得再慢,
也比原地打轉(zhuǎn)離目標近。
普通人的日子,
本就是在慢慢熬里一點點變亮。
06
今天,
他們的故事能讓這么多人動容,
不是因為多傳奇,
而是太多普通人,
都在里面看到了自己:
沒靠山、沒退路,
腳下沒有現(xiàn)成的坦途,
只能憑自己一步一步往前挪。
窮苦出身的孩子,活得更難,
因為手里的牌太脆,摔不起。
所以他們必須比別人更軸、更能扛,
一絲一毫都不敢松勁。
因為那根弦一旦松了,
可能就再也繃不起來了。
我知道這奮斗的日子很累,
可能夜里躲在被子里偷偷抹過淚,
也偶爾想癱在地上喘口氣。
但我最怕的,
是你慢慢就不相信了:
不相信日子能有轉(zhuǎn)機,
不相信努力能改變什么,
最后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了。
當你自己先認了“這輩子就這樣了”,
那才是真的把自己困在了原地。
所以請一定要攥緊拳頭接著走。
哪怕走得像蝸牛一樣慢,
累得直不起腰,
只要方向沒跑偏,
就一步一步往前挪。
拿一手爛牌是你運氣不好,
但把爛牌打出王炸,
是你的氣魄和本事。
要相信,
那些在黑夜里熬紅的眼,
那些被汗水泡透的衫,
那些咬碎了牙咽下的苦,
終會在某天變成照亮前路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