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筆直言/文
近年來,“我在XX很想你”“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XX”等標語,一度成為各地景區跟風模仿的文創“爆款”,如今已泛濫到讓公眾由喜愛轉為厭倦的程度,甚至衍生出“想你的風別吹了”等網絡熱梗。
三年前,“想你”路牌剛出現時確實戳中了癢點——游客舉著路牌拍照,文字直白標注地域,儀式感拉滿又帶著點小浪漫。可當這股風連邊陲小鎮都立著 “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XX”的牌子時,浪漫早被稀釋成了敷衍。如今游客看到這類路牌,別說打卡,連正眼瞧一眼都嫌多余,甚至有人嘲諷:“現在旅游不是看風景,是看誰的‘想你’路牌更沒創意。”這種從驚喜到驚嚇的轉變,恰恰是同質化套路透支信任的必然結果。
更刺眼的是,“想你”路牌只是文旅抄襲大賽的冰山一角。網友早就總結出旅行三大件:吹“想你的風”、穿統一漢服、逛復制粘貼的仿古街,再配上全國同款的淀粉腸、烤面筋——景區看似熱熱鬧鬧,實則連小吃攤都在玩“全國統一配方”。這種“千景一面”的背后,是部分文旅從業者的“創意躺平”:懶得挖本地文化,懶得做特色規劃,看見別人路牌火了就照搬,發現仿古街賺錢就復制,把“抄作業”當捷徑,把“低成本”當法寶。
最荒唐的是,這些景區連“抄作業”都抄不明白。“想你”路牌的核心本是地域標識與情感共鳴的結合,可跟風者只抄了文字,丟了地域魂。反觀那些真正破圈的文旅案例,沒一個靠復制走紅的。淄博燒烤靠煙火氣和真誠服務,讓全國游客心甘情愿“進淄趕烤”;村BA更絕,把籃球賽辦成文化盛宴,球場邊的酸湯魚、糯米飯比任何標語都誘人。這些成功說白了就一個邏輯:不抄套路,只挖特色,用真功夫贏流量,而非用套路騙打卡。
文旅行業該醒醒了:游客要的不是“全國包郵”的路牌,而是“僅此一家”的風情。我國“三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音”,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密碼——是江南的吳儂軟語,是西北的大漠孤煙,是海邊的漁家故事,是山里的非遺手藝。可當這些獨特的文化碎片被棄之不顧,反而去復制千篇一律的“想你”路牌時,丟的不僅是創意,更是旅游的靈魂。
“想你的風”終會停在差評里,但文旅創新的風不能停。少抄點路牌,多挖點底蘊。畢竟,能讓游客念念不忘的,從來不是冰冷的標語模板,而是那些帶著溫度的、獨一無二的地域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