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人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似乎已經變得理所當然。然而就在不遠的從前,中國還身處商品極度匱乏的“票證時代”,一起回顧一下吧!
當時,種類繁多的票證覆蓋了全國2500多個市縣,種類繁多,囊括了吃喝拉撒睡等各個方面,堪稱世界之最。
1
糧票
1953年中央政府頒布《關于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實行糧油計劃供應,劃片、定點、憑證供應辦法。市鎮糧食定量供應從1955年8月25日國務院公布施行。
居民糧食供應證由當地糧食局核發,居民用糧向國家指定糧店購買,乘坐火車、輪船的旅客,在車船中用餐,也要憑專門糧票獲取。
廣東在1992年4月全面放開糧價之后,1993年1月1日,浙江也取消糧票,到1993年底,全國95%以上的市縣都完成了放開糧價的改革,糧油票的作用也逐漸消失,并成為歷史的見證物。
2
肉票
1957年7月我國開始印發肉票。漢民每月每人供應豬肉六兩至八兩;回民每月每人供應牛羊肉一斤四兩;另外五一勞動節供應鮮魚,端午節供應粽子,按照戶口本人數定額分配;供應日期在節日三至七天以內,售完為止。
3
專用購貨券
專用購貨券分兩種,一種是“日用工業品購貨券”,另一種是“副食品購貨券”。
4
購煤本和煤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鎮居民生活用煤實行憑證供應。煤票憑煤證、按人口定量發放。每年第四季度要攜舊證、戶口本、糧本辦理下年度購煤證,居民購煤時要持證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隊拉煤。
5
布票
布票的單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購物的憑證,不許買賣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勢下的產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隨著農業和輕紡工業的發展,布匹供應日趨豐富,布票隨之取消。
6
糕點、糖果票
糕點票券是居民購買糕點、餅干的憑證。“三年困難”時期,糕點票券按人發放,城鎮居民中只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點“營養品”即糕點餅干。
7
“奇葩”的票證
“覺悟票”:為考核勞動好壞,分別印制紅、綠兩種票色。對勞動好、踏實、干勁大,發紅票;對勞動差、沒干勁、不能按時上工、下工發綠票。
8
其他類型票證
當然,上面這些也僅僅是票證時代的冰山一角,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市場商品供應有了根本性好轉。至1985年前后,憑證憑票供應的除糧、油及電視機、自行車、洗衣機等大宗商品外,其他各類商品基本上敞開供應。直到1993年,糧票正式謝幕,這段憑票供應的歷史——“票證年代”宣告終結。曾經一票難求的票證時代貫穿著一代人的生活,也成為了一代人永遠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