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開始打臺灣的七寸了!大陸的對臺制裁,廢掉臺灣軍工能力。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將8家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同時,禁止向這8家臺灣地區實體出口兩用物項,正在開展的相關出口活動應當立即停止。那么,這8家臺灣企業到底什么來頭?大陸又為什么對其制裁呢?
這次大陸對臺灣8家企業的制裁,直接戳中了民進黨當局“以武謀獨”的命門。這8家企業幾乎把臺灣軍工體系的五臟六腑都占全了。
就拿排在首位的漢翔航空來說,它的前身是臺空軍技術局,董事長一般都是臺軍上將軍銜的人來當,妥妥的“軍字頭”企業。
臺灣那架號稱“臺機臺造”的IDF戰斗機,還有正在生產的66架T-5教練機,全是漢翔的手筆。更絕的是,漢翔現在還在搞無人機研發,想借著“卓越無人機聯盟”的名頭整合資源,結果被大陸這一記“斷糧”直接掐住了脖子。
中山科學研究院更是臺灣軍工的“大腦”,臺軍那些叫得上名的“天弓”防空導彈、“雄風”反艦導彈、“雷霆2000”火箭炮,全是這里研發出來的。
可就是這么個“高大上”的機構,去年被爆出導彈發動機固體燃料是從大陸采購的,今年又被發現連通訊設備都用了大陸零件,簡直是“打臉現場”。
還有三家造船廠——國際造船、中信造船、龍德造船,這三家號稱臺灣造船業的“三巨頭”,臺軍的潛艇自造計劃“海鯤號”、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號”都是它們造的。
結果大陸一制裁,這些船廠馬上就面臨特種鋼材斷供的難題,連民用二手機器都往車間里搬,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大陸為啥要制裁它們?這些企業明里暗里都在幫著民進黨當局“武裝謀獨”。
就說經緯航太這家公司,老板羅正方是留美航太博士,政治上偏綠,口口聲聲說要研發“100%臺灣制造”的軍用無人機,結果去年賴清德去參觀的時候,現場展示的無人機螺旋槳馬達上明明白白印著“MadeinChina”。
仲碩科技更絕,說是開發了“臺版彈簧刀”自殺式無人機,結果被扒出關鍵零部件全靠大陸供應鏈,沒了大陸貨,這無人機連飛都飛不起來。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攻衛股份,這家公司專門生產防彈衣、頭盔這些防護裝備,結果被爆出長期從江蘇進口防彈纖維布,貼上自己的LOGO就當“臺產”賣給臺防務部門,一下子賺了6700萬臺幣。
現在大陸一斷供,攻衛股份的生產線直接停擺,臺軍士兵只能穿著“空心”防彈衣上戰場。
大陸這次制裁的關鍵,就在于卡住了臺灣軍工最依賴的稀土和關鍵材料。臺灣每年進口稀土超過6000億元新臺幣,其中大部分來自大陸,這些稀土被用來制造導彈制導系統、無人機馬達、潛艇聲吶設備。
比如說,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天劍2”導彈,雷達導引頭離不開鎵,而全球98%的鎵都是大陸生產的;臺船造的“海鯤號”潛艇,就算用了歐美設備,里面的永磁電機還是得靠大陸的稀土磁鐵。
更絕的是,大陸這次制裁還切斷了臺灣軍工的“灰色供應鏈”。以前臺灣企業偷偷從大陸采購零件,甚至把設備送到山東青島維修,現在這條路徹底堵死了。
去年臺軍“雄風3”導彈的經緯儀送去瑞士維修,結果修好后發現發貨地址是青島,鬧得島內人心惶惶。現在連這種“曲線救國”的辦法都沒了,臺灣軍工只能干瞪眼。
臺灣當局嘴上喊著“防務自主”,實際上連螺絲釘都造不出來。就說漢翔航空,原本計劃2025年推出新型戰斗機,結果因為大陸斷供復合材料,項目直接停擺;中信造船的輕型護衛艦建造進度落后40%,只能看著合同違約干著急。
有島內學者算了一筆賬,臺灣軍工產業年產值大約50億美元,這次制裁至少讓四成業務陷入停滯,直接損失可能超過20億美元。
民進黨當局總想著“倚美謀獨”,可美國自己也離不開大陸供應鏈。今年6月《紐約時報》就說了,美國因為大陸稀土出口管制,連戰機零件都補不上。臺灣想靠美國“救命”,可美國自己都泥菩薩過江,哪還顧得上臺灣?
更可笑的是,臺防務部門宣稱正在打造“非紅供應鏈”,結果歐美供應商的報價比大陸高出3到4倍,有些零件甚至貴20倍,臺灣當局的“防務預算”全填了這個無底洞。
大陸這招“供應鏈斬首”,不僅廢掉了臺灣的軍工能力,更讓全世界看清: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將在強大的祖國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