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時間已來到 7 月 18 日。距離養老金調整通知正式公布,至今已過去 8 天。目前,各地正緊鑼密鼓地制定當地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雖說尚未有正式官宣的消息,但預計也不會讓大家等待太久。
與此同時,有網友提出疑問:今年的調整通知中明確提到,要重點向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傾斜,這是否意味著這類人群能多漲一些養老金?比如,若去年漲了 96 元,今年能否漲到 106 元呢?
其實,單從養老金漲幅的變化來看,去年漲幅為 3%,今年則降至 2%。在這種情況下,退休人員若想讓今年的上漲金額超過去年,可能性其實不大。例如,去年漲了 96 元的話,今年的上漲金額或許都達不到 86 元。即便屬于養老金偏低、能享受今年重點傾斜政策的人群,想要實現比去年多漲錢,可能性同樣很小。
這是否與通知中提到的 “傾斜” 相矛盾呢?其實不然。這里的 “傾斜”,更多是指在今年養老金整體漲幅下降 1 個百分點的背景下,通過調整養老金的具體計算辦法 —— 比如提高定額調整的比重、降低掛鉤調整的占比等 —— 讓養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員能相對多受益一些,盡量減輕整體漲幅下降帶來的影響。
按照去年的方案計算,若不享受高齡傾斜政策,這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上漲金額為 33 元(定額調整)+30 年 ×1.1 元(工齡掛鉤)+3000 元 ×1%(養老金掛鉤)=96 元。而今年,由于整體漲幅從 3% 降至 2%,對應的調整標準預計會下降約 30%。照此推算,這位退休人員今年的上漲金額可能達不到 86 元,甚至可能在 67.2 元左右。
不過,這樣的推算并未充分體現今年 “向養老金偏低人員傾斜” 的政策導向。實際上,對于上述情況的企退人員,今年的實際上漲金額應該會高于 67.2 元,預計在 70-80 元之間。這一點可以通過調整方案的細節來實現,比如假設當地今年的定額調整提高至 35 元,掛鉤調整中工齡每滿 1 年增加 0.7 元,與養老金掛鉤的漲幅降至 0.6%。按照這樣的方案計算,即便不享受高齡傾斜,這位退休人員的上漲金額也能達到 35+30×0.7+3000×0.6%=74 元,明顯高于按整體標準下降 30% 推算出的 67.2 元,這正是政策傾斜的具體體現。
由此可見,對于去年上漲 96 元的退休人員來說,今年的上漲金額大概率會有所減少,維持在 70-80 元的區間。當然,有一種特殊情況除外:如果退休人員今年開始符合高齡傾斜的條件,且當地的高齡傾斜標準較高,那么其今年的養老金上漲金額確實有可能達到 106 元以上。
受今年養老金漲幅下調 1 個百分點的影響,對于企業退休人員而言,若去年養老金上漲了 96 元,今年的上漲金額想要超過這一數字,難度很大。
即便這類退休人員屬于養老金偏低群體,能在今年享受到重點傾斜政策,其養老金上漲金額相比去年預計仍會有所減少。不過,與那些養老金水平較高的退休人員相比,他們的減少幅度會更小,這也正是政策向低收入群體傾斜的體現。
當然,若這位企業退休人員能享受到較高標準的傾斜調整待遇(比如符合高齡傾斜條件且當地傾斜標準較高),那么今年的養老金上漲金額確實有可能達到 106 元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