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樓市驚現"面粉貴過面包"!4萬地王背后:供地銳減31%如何攪動買房邏輯?
政策托底+服務升溫:這座城市讓破防業主重獲安居底氣。
從破防到心安:這座城市給業主的「定心丸」配方揭秘。
主城供地創19年新低,成都人買房只剩兩條路?
2025年3月27日,成都土拍市場炸出驚雷——錦江區交子公園旁一宗宅地以41200元/㎡的樓面價成交,溢價率高達106%,刷新成都地價紀錄。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已是開年來的第7宗"地王",而同步公布的《2025年度供地計劃》卻顯示:商品房用地同比銳減31%。這場"饑餓游戲"背后,暗藏怎樣的樓市密碼?
土地市場的魔幻現實:地王頻出與供地縮量的冰火兩重天
4萬地王的誕生并非偶然。3月27日的土拍現場,建發與12家房企經過146輪鏖戰,最終將金融城三期地塊推上神壇。該地塊周邊二手房均價已突破5萬元/㎡,未來新房售價或將觸及6萬元/㎡天花板。更瘋狂的是,這宗地距離上次大源西地王誕生僅隔16天——3月11日,高新南63.88畝宅地經19家房企爭奪,成交價較起拍價翻倍,樓面價達31700元/㎡。
供地計劃揭示的真相更令人心驚。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數據顯示,2025年全市住宅用地供應量僅460公頃,其中商品房用地392公頃,較2024年減少175公頃,降幅達30.8%。更關鍵的是,供地呈現"掐尖式"傾斜:核心區宅地供應占比從11%提升至15%,但總量卻減少近三成。這意味著金融城、大源等熱門板塊的新盤將成"絕版貨"。
庫存數據佐證了稀缺性。克而瑞監測顯示,截至3月,大成都新房庫存去化周期僅9.03個月,主城"5+2區域"更是低至5.17個月。實地走訪發現,大源板塊僅剩2個在售新盤,新川、林家壩等區域的庫存僅夠支撐半年。這種"僧多粥少"的局面,直接催生了開發商的搶地潮。
房價重構:從"面粉貴過面包"到"次新房夾縫求生"
地王效應正在重塑房價體系。以建發地塊為例,41200元/㎡的樓面價,加上精裝成本、稅費,未來售價或將突破6萬元/㎡。而周邊二手房掛牌價已率先反應——金融城地塊成交后,周邊二手房單周跳漲8%,某2019年次新房源掛牌價從4.8萬元/㎡直飆至5.2萬元/㎡。
開發商的"豪賭"推高市場預期。2025年一季度,成都涉宅地塊平均溢價率飆升至58%,較2024年同期翻番。3月11日高新南地塊競拍中,某閩系房企代表直言:"寧可高價拿地,也要鎖定核心區稀缺資源。"這種心態背后,是主城宅地供應創2006年以來新低的現實。
次新房成為"折中選擇"卻面臨分化。攀成鋼板塊成為典型樣本:2024年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上漲23%,成交均價穩定在3.8-4.2萬元/㎡,與新盤價差縮小至15%以內。但分化同樣明顯:大源某2018年次新房掛牌價突破4.5萬元/㎡,而龍泉驛某同期房源卻較2022年高點回落20%。市場正形成"核心區拼稀缺、近郊拼性價比、遠郊拼價格"的三級格局。
城市戰略轉向:南拓與更新的雙軌博弈
供地計劃泄露"南拓"野心。2025年工礦倉儲用地占比提升至23.3%,重點投向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與之對應,天府新區住宅供地從2宗增至5宗,新川、大源西等產城融合區成為新寵。這種"產業+居住"的聯動,正在重塑成都經濟地理。
主城更新釋放"隱藏價值"。老城區通過舊改釋放稀缺地塊,如駙馬板塊推出的限價地,樓面價25100元/㎡,未來售價被限定在4.5萬元/㎡,成為剛需"撿漏"機會。但這類地塊鳳毛麟角,2025年僅計劃供應3宗。
區域分化加劇"多中心"格局。龍泉驛計劃供應宅地90公頃,但樓面價僅為主城的1/3,承接外溢剛需;青白江、新津等遠郊區域庫存去化周期超23個月,房價下行壓力明顯。這種"南強北弱、東進西控"的戰略,正在重構購房者的選擇邏輯。
風險與策略:在分化市場中尋找確定性
警惕"地價與購買力脫鉤"風險。克而瑞數據顯示,核心區600萬級新盤占比已超40%,但成都家庭年收入中位數僅15.6萬元。這意味著,高價盤去化周期可能拉長,未來二手市場或將出現"有價無市"現象。
次新房"流動性陷阱"需規避。近郊區域如大面、航空港的次新房,因同質化嚴重,已出現"掛牌量激增但成交量低迷"的困局。某中介門店經理透露:"2015年的電梯房,掛牌價2.2萬元/㎡,半年只帶看了3組客戶。"
政策不確定性仍是達摩克利斯之劍。若土地財政依賴度過高,不排除出臺限價、限購加碼等政策。2024年成都已試點"熱點樓盤積分制",未來可能擴大范圍。
購房策略:在分化中尋找"最優解"
剛需客群:緊盯"限價地"與"保障房"。駙馬板塊限價盤、雙流TOD項目等,是上車核心區的最后機會。同時,關注人才公寓、共有產權房等保障房,如高新南區推出的"職住平衡"房源,價格較周邊低30%。
改善客群:次新板塊+產城融合區。三圣鄉、錦江生態帶等次新板塊,兼顧成熟配套與合理總價;新川、大源西等產城融合區,既能享受產業紅利,又能把握房價成長空間。
投資者:押注"規劃紅利+稀缺資源"。13號線舜和家園站TOD項目、天府新區科學城等板塊,既有軌道交通加持,又有產業人口導入,是長期價值投資的優選。
讀懂了供地計劃,就讀懂了成都樓市的未來
這場"饑餓游戲"的本質,是城市通過土地供應重構價值版圖。核心區資源被"鎖死",倒逼產業升級;次新板塊成為"緩沖帶",承接改善需求;遠郊區域則面臨"邊緣化"風險。對于購房者而言,與其追逐地王光環,不如讀懂城市戰略——在成都南拓與更新的雙軌博弈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價值坐標"。
(注:文中所有案例均來自公開報道及市場調研,數據引用嚴格遵循成都市住建局、克而瑞等機構發布的權威報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