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八路軍115師343旅主力在代旅長楊勇率領下進入魯西,開辟了泰西、運西抗日根據地。
1939年,通過樊壩戰斗(殲滅偽軍800余人)和梁山戰斗(全殲日軍1個大隊),確立軍事存在。
后因日軍推行“囚籠政策”分割根據地,中共中央北方局為統一指揮,于1940年4月決定成立魯西軍區,由115師343旅兼軍區機關,肖華任首任司令員兼政委。
主力部隊教導第三旅(旅長楊勇)為機動兵力,軍分區負責地方武裝建設與后勤。
魯西軍區本級領導層
司令員兼政委肖華(1940年4月首任,由115師343旅政委兼任);楊勇(1940年冬接任,由教導第三旅旅長兼任)
副司令員楊勇(1940年4月任職)。
軍分區各級領導成員
第一軍分區(泰西軍分區),轄泰安以西區域,扼守泰山-大峰山通道。
司令員:魏金三
政委:李冠元
副司令員:劉繼星
參謀長:馬宗凱
政治部主任:辛俊卿
副主任:吳濤
第二軍分區(運西),控制魯豫邊界,屏障冀魯豫中心區。
司令員:李春芳
政委:劉星
第三軍分區(魯西北),堅持聊城平原游擊戰。
司令員:卜慶文
政委:王樂亭
第四軍分區(東平湖-汶上),保障湖區水網交通線。
司令員:劉忠元
政委:楊脛
軍區后續及結局
1940年秋,日軍發動“九二七”大掃蕩,2萬日偽軍分15路圍攻。魯西軍區以游擊戰術斃傷敵1300余人,但經濟封鎖導致根據地糧食減產60%。
1941年,魯西北軍分區因錯誤“肅托”損失干部百余人,部隊縮編至1.7萬人。
到1941年7月,為打破日偽分割、精簡機構,上層決定將魯西軍區與楊得志部冀魯豫軍區合并。具體是:泰西、運西軍分區改編為冀魯豫第一、二軍分區;魯西北軍分區改為冀魯豫第三軍分區;第四軍分區因日軍“蠶食”嚴重,縮編為獨立團。
原機動主力教導3旅于1944年改編為冀魯豫軍區第二縱隊,成為反攻中原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