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來自美國夏威夷大學等兩所高校及上海外國語大學CSC的留學生代表,以“體驗者”與“觀察者”的雙重身份走進虹口區曲陽社區,深度探訪基層社區治理創新實踐與文化傳承。
留學生們解鎖巴林社區、曲苑、第一市民驛站三個地標,了解曲陽社區在治理現代化、民生服務優化與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的出色成果。
第一站,留學生們來到了巴林社區。講解員為留學生們介紹了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實踐,包括志愿者推動加裝電梯、居民共建“愛晚亭”、居委改造“社區會客廳”并打造“智慧小區”平臺等舉措。
在社區會客廳,居民們為留學生們表演了海派秧歌。留學生們圍攏在阿姨們身邊,跟著比劃起轉手絹的動作;一旁的活動室里,留學生與叔叔們也興致勃勃地揮拍切磋起乒乓球來,現場充滿了歡聲笑語。“社區的活動真豐富啊!”留學生們感慨道。
隨后,留學生們走進曲苑。這座草木蔥蘢、長廊蜿蜒的園林,由著名園林大師陳從周精心設計,被譽為“家門口的江南園林”。歷經改造升級的“暢敘堂”如今是社區居民日常休閑、交流互動的溫馨空間,講解員在此講述著曲陽的歷史。當聽到有關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介紹,特別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與新中國同齡”這一信息時,來自埃及的留學生馬曉玫立刻自豪地說:“我感到很驕傲!”
最后一站,大家來到了第一市民驛站。留學生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驛站社區食堂與醫院,了解市民驛站的便民服務功能,還體驗了中醫的“望聞問切”與拔罐。中醫醫生為俄羅斯學生診脈,詢問對方是否有睡眠問題,俄羅斯學生驚訝地感嘆到:“很準!很對!”
在第一市民驛站,留學生們親身參與了手工扎染體驗。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大家運用傳統技法,染就了各具特色的絲巾作品。
來自埃及的馬曉玫對這一天的參觀體驗有豐富的感受,直言自己對社區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獲了很多課堂之外的實踐經驗。“我來到中國,一是想學習一些經驗帶回我的國家;二是想讓我的同胞更好地了解中國人,把真正的中國的樣子告訴他們。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講好中國故事’。”
本次“做一天曲陽人” 活動 已經是曲陽路街道第二次和上海外國語大學聯合開展。活動 由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辦,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承辦的品牌項目“感知中國” 系列活動之一,主要面向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留學生。活動旨在讓留學生們在學習之余走出課堂和校園,沉浸式體驗中國的社區基層治理,了解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化成果。
曲陽路街道將持續開展豐富的跨國別文化交流活動,吸引留學生和社區居民參與其中,向世界展示現代化的中國,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記者:王欣竹
圖片:王欣竹
編輯:王欣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