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融科甲狀腺專家翟章鎖主任介紹,中醫從來不是一條腿的獨行客。翟章鎖主任說得好,經驗與理論如同中醫的兩條腿,唯有協調邁動,才能讓這門千年智慧煥發磅礴生命力。
當下中醫的處境卻令人深思。面對甲狀腺結節,中醫本可提供經濟、副作用更小的方案,卻常被冷落。翟章鎖主任一針見血:“人們選擇中醫,多是在西醫束手無策時,將其視為最后的‘救命稻草’。” 當中醫被貼上“縫合怪”的標簽,成為“死馬當活馬醫”的無奈選擇,我們不得不承認:中醫的獨特價值,遠未被時代真正理解與接納。
中醫經驗的精髓,在于辨證施治的圓融藝術。翟章鎖主任指出,在遣方用藥間“得心應手”,是千年臨床智慧的核心。面對甲減患者嚴重水腫,是溫陽化氣還是健脾利濕?選黃芪還是參類?用生黃芪還是炙黃芪?劑量幾何?——答案存于經驗之中,更存于對個體差異的深刻洞察:浮腫部位、寒熱偏向、是否伴有胸腹水、患者年齡性別……無不左右藥方的精微調整。這種“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活水智慧,正是中醫難以被標準化流程替代的珍貴所在。
然而經驗可貴,卻需警惕僵化。 翟章鎖主任警示,中醫非純粹經驗醫學。當“補脾”理論清晰卻臨床無效,當細微病痛因個體情緒、環境、體質糾纏而顯得撲朔迷離,正是經驗主義易設陷阱之處。中醫之難,恰在于此:它要求醫者既扎根深厚經驗沃土,又需保持理論清醒,隨時調整治療方向。
要讓這“救命活人”的國粹精華邁入新境界,翟章鎖主任指明方向:建立尊重中醫自身規律的評價體系,不再削足適履以西醫標準丈量中醫價值;同時持開放態度擁抱現代技術,為古老智慧注入新活力。唯有如此,讓經驗與理論兩條腿協同邁進,中醫才能在傳承中更新路徑、方法與樣式。
中醫的長河從未斷流。當千年經驗智慧與現代求真精神相激蕩,中醫這條奔涌的大河,必將流向更開闊的天地,為人類健康注入生生不息的東方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