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7月18日報道:七月的上海,藏著一段靜待綻放的芬芳。今晚,改編自茹志鵑同名短篇小說的原創芭蕾舞劇《百合花》將在上海大劇院迎來世界首演。
7月17日晚,演職團隊在上海大劇院進行首演前的聯排(攝影:柏可林,下同)
紅色文化是這座城市最鮮亮的底色?!栋俸匣ā肥巧虾0爬傥鑸F歷時三年精心打磨的原創佳作,力求充分挖掘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用心用情講好紅色故事,全力打造原創舞臺藝術精品。舞劇由茹志鵑女兒、著名作家王安憶執筆改編,著名編導王舸執導,重現了戰爭歲月里年輕一代的青春、熱血、信仰、夢想。
三年磨一劍,演員們在一次次排練中越來越融入角色,每一個動作、每一處情感都在反復打磨中愈發飽滿。在無數次的排練中,年輕的舞者不斷突破自己,努力化身貼近年代的真實人物,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與蛻變。
首演前夕,演職人員們在上海大劇院進行著最后的沖刺準備。硬景沉穩矗立,軟景輕盈垂落,每一處裝置與道具都精心放置。主創人員扎根劇場,爭分奪秒進行最后的準備工作。
在連續多日的高強度排練中,演員們在總編導王舸的指導下,全情投入毫不懈怠,拿出最佳狀態。而在側幕邊等待上臺的演員,或是閉目感受角色,或是反復比劃動作,不斷打磨,塑造一個個鮮活、可感可觸的人物。
舞劇中,“通訊員”用生命詮釋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平凡幸福的珍惜。作為“00后”的上芭主要演員,許靖昆既為能演繹這個角色激動,又為如何跨越時空理解故事發生年代的情感而忐忑。編導為舞劇設計了極具生活化的肢體動作,需要打破多年芭蕾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排練前幾個月是最艱難的時期,總編導王舸的示范給了許靖昆關鍵啟發。“王導演繹的撓頭動作透著靦腆,躲閃的眼神里藏著質樸。這些細節讓我明白,角色不需要刻意表演,而是找到最生活化的狀態。”許靖昆說,編導在動作、神態上融入生活細節,讓角色愈發鮮活。
《百合花》中的“大姐”性格爽朗、處事穩重,用她的方式守護著人性中最珍貴的善良?!按蠼恪钡臉酚^與演員郭文槿對生活的態度不謀而合,但角色那份細膩的情感覺察卻是她需要突破的表演課題。排練中,郭文槿不斷嘗試放大對周圍情緒的感受,當通訊員沮喪時,互動的動作要包含鼓勵,當新媳婦猶豫時,眼神交流要傳遞理解與支持。編導王舸的創排方式要求每個動作要有真實的情感依據,這使得傳統的芭蕾表演方式發生了微妙的轉變——姿態可以不那么挺拔,但情感的傳遞必須更加精準。
《百合花》中“新媳婦”是戰火中江南女子的縮影,她在劇中珍視的那床繡著百合花圖案的被子是貫穿全劇的情感紐帶,寄托著對幸福生活的向往。飾演“新媳婦”的戚冰雪曾以《白毛女》中的“喜兒”驚艷舞臺,此次在《百合花》創排中獲得了新的蛻變。戚冰雪坦言,這一角色要求演員跳出古典芭蕾的范式,用更飽滿的情感、最本真的狀態傳遞普通人的淳樸與真誠,編導對細微動作的雕琢令人嘆服,這種嚴謹幫助她搭建起了通往角色內心的橋梁,賦予角色真實的生活厚度。
幕后,還有一個認真負責的團隊把控音樂、燈光、服裝、道具等細節,確保演出現場的萬無一失。他們為一束光的增減反復推敲,為軟硬景切換的節奏細致磨合,與演員一起表現情感的微妙變化。舞臺藝術正是這般,在無數次的“暫停”與“再來”中臻于完美。
總編導王舸表示,主創團隊在原著基礎上進行戲劇性擴充,通過現實與回憶的交織,增加故事層次感的同時,使劇情更加豐富。希望該舞劇通過深情細膩的敘事以及對人性的思考,突出青春的成長歷程。
今夜,《百合花》終于迎來綻放時刻,首演由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伴奏、張誠杰指揮,將為現場觀眾奉獻一臺獨具藝術魅力的芭蕾精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