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數月間,倘若踏入上海市核心商圈的任意一家泡泡瑪特專賣店,耳邊最常響起的語言或許并非漢語,而是泰語。
這些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觀光客。他們空手而來,滿載而歸,目的明確——購買盲盒。他們不為登臨東方明珠塔,也不為探訪豫園的古典園林。
統計資料顯示,自2024年中泰簽署永久免簽協議后,中國迎來新一輪東南亞游客潮。2025年第一季度,僅上海市就接待外國訪客670萬人次,其中泰國游客約30萬。
出人意料的是,這批游客并未選擇常規旅游路線,而是集中涌入泡泡瑪特、TopToy等潮流玩具品牌門店,掀起一場“搶購風暴”。究竟是什么原因驅使他們如此行動?背后又有哪些因素在推動?
位于上?;春B返囊患遗菖莠斕亻T店員工透露,每日下午兩點前后是泰國顧客最為集中的時段。僅上個月,該店單日最高接待泰國顧客超過300人,占比突破六成。
走進店內可見,不少泰國青年背負旅行背包,一邊通過手機直播開啟盲盒,一邊在貨架間搜尋熱門款式。有人甚至拖著行李箱,席地而坐整理所購商品。
對他們而言,這不僅是一次購物行為,更是一場必須完成的“朝圣之旅”。
為何熱情如此高漲?關鍵在于價格差異——同款泡泡瑪特LABUBU系列盲盒在中國大陸售價為99元人民幣,而在泰國曼谷商場中,二級市場價格可飆升至500至700元,甚至更高。對普通泰國消費者而言,這相當于三至五天的工資收入。
來自清邁的潮玩愛好者Jira接受采訪時表示:“在中國能買四個,在泰國或許只能換一個。我和朋友每次來都會攜帶兩個行李箱,買得多還能省下一張機票費用?!?/p>
當泰國人氣偶像Mew與Bright在社交平臺曬出與LABUBU玩偶的合照后,引發粉絲群體的搶購風潮。清邁某寺廟甚至將限量盲盒置于功德箱旁,主持人稱其為“電子佛牌”。在曼谷潮玩圈內,能從中國帶回“隱藏款”的人甚至被尊稱為“潮玩領袖”。
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年輕人沉迷其中,越來越多中老年群體也加入這場熱潮。在上海街頭,記者見到不少白發蒼蒼的泰國阿姨手持盲盒認真挑選,神情專注度絲毫不遜于身旁的年輕人。
一份由泰國曼谷大學發布的調研指出,超過63%的泰國Z世代受訪者認為“中國品牌”已成為“潮流、科技感與品質”的象征。無論是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還是盲盒與漢服,這種認知正深刻影響他們的消費選擇。
值得關注的是,泰國游客的盲盒消費并非孤立現象,而是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首先,免簽政策極大降低了出行門檻。從曼谷直飛上海僅需四小時,機票價格相對低廉,許多年輕人將“盲盒掃貨”視為短期旅行的新方式。
其次,潮玩門店多與城市核心商圈緊密結合,例如上海的泡泡瑪特旗艦店多分布于淮海中路、南京西路、新天地等標志性地段。
消費者在購買盲盒后,往往會順帶選購周邊潮牌服飾、美妝、咖啡等商品,帶動整個商圈銷售額增長。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數據,今年以來與盲盒門店相鄰的店鋪平均銷售額同比增長達40%。
此外,美食也在這場消費熱潮中扮演了“過渡角色”。不少泰國游客表示,中國云南、廣西以及上海的部分菜系與泰國飲食相近,口味清淡、不油膩,易于接受。“掃貨完畢,再去吃頓火鍋或米線”已成為他們的一種“固定流程”。
正如許多媒體報道所指出的那樣,盲盒只是表象,真正引發跨國“掃貨”的是中國制造的品牌實力、設計能力與文化吸引力。當這些元素通過一只小小的玩偶傳播至海外,也悄然書寫著中國品牌與文化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至于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這既取決于盲盒產品的更新速度,也取決于品牌能否持續提供獨特的文化體驗與穩定的產品質量。
潮玩并非快消品,更像是一種長期的情感投入。若能妥善引導這份熱情,未來或許將催生更多“文化+消費”的新模式,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立體、親切的中國形象。各位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