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資料記載,天安門是在1429年被建造的,可以說這個建筑物已經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可是之前那么多的戰火,在加上天安門也不是每年都會進行維修,如此這個建筑物的不少結構都出現了問題,而主體也出現了下沉的現象。1969年周總理就下下了命令,要將天安門進行重新整修,然而在將天安門給拆掉按照原來的構成進行修建,竟然差點就沒有辦法還原了,這到底是咋回事呢?
建國之后,中央就曾多次對天安門進行小規模的整修,不過這樣做也沒有辦法從根本上解決天安門存在的問題。1966年河北爆發了大地震,這對天安門的影響也挺大的,于是中央就下令將天安門拆掉重新修建。不過天安門的結構還是挺復雜的,要不然也不會經歷了這么多年,也沒有倒塌,這就說明修建天安門一定是用了特殊工藝,才有這樣的效果。如今要是將其拆掉重新修建,這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中央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就專門組建小組來負責這個工作,而且北京五建就成為該工程實施的主要公司。該公司也明白這項工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公司可是派出了精兵強將,還分成五個施工隊,而負責木工小組的組長則是姚來泉。
當時中國正處于內憂外患中,修建天安門也必須秘密進行。北京的人民都不知道天安門竟然被重新修建了,而且參與到這項工程的眾人都是相當小心的。不過在將這個城樓拆掉之前,姚來泉就需要與測量局一起將所有的數據都測量出來,并且將整理出來的數據匯報給毛主席。而毛主席也做出了指示,那就是天安門一定要按照原來的尺寸去修建,不可以有任何的改變。
不過想要將一個建筑物進行一比一的還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天安門這種工藝復雜的建筑物。所以姚來泉為了能夠保證重建時不會出現差錯,他就同領導們商量了一下,將天安門先進行拆卸,但這個過程一定要進行拍照記錄,還有編號以及畫圖,如此一來在重建的時候就可以參考這些圖片。
經過六天時間的忙碌,天安門的頂樓就被拆完了,而后就是天安門的城墻以及地基,可是在眾人拆地基時卻發現,天安門雖然已經矗立了幾百年,可是地基依舊很堅固,他們怎么做也無法將地基拆掉,最后只能向地基里倒入一些混泥土,從而讓地基更加的穩固。其實在這個施工的過程中,拆掉天安門并不難,最不容易做的還是將天安門復原,雖然工廠制作那些材料時,都是按照施工方給的數據來的,可是想要將這些材料重新安裝回去卻怎么也無法做到。
姚來泉在聽說這件事時,心里挺慌張的,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將天安門復原的話,那他就是民族的罪人了。所以他就立刻將這些圖片還有數據進行一個研究,甚至是自己去安裝,卻也沒有辦法將其安裝回去。然后姚來泉就去倉庫觀察那些被拆掉的材料,并且回想他們的規律,再進行著實驗,最后也就找出了安裝規律。想要將天安門復原不僅要有超高的技術,在安裝材料時也需要按照順序來,如果順序出現錯誤,想要復原就根本不可能了。
這還多虧了姚來泉將之前拆下來的材料,進行反復的實驗安裝,這才找到了正確的安裝順序,將天安門給復原了。1970年3月7日,天安門重建工作結束,新的天安門就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而且在經過國家驗收后,城樓是完全合格的,當時周總理也來參觀了新的天安門,對參與這項工程的眾人給予了肯定與表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