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7月20開始進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2025年三伏是7月20日-8月18日,共30天 。頭中伏時間:7月20日至29日,共10天;中伏時間:7月30日至8月8日,共10天;末伏時間:8月9日至8月18日,共10天,一共30天。三伏天也是養身體的黃金時期,在飲食上也有很多禁忌的,越是炎熱越是要忌嘴,“入伏3不吃,吃了夏難安”,下面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入伏3不吃,吃了夏難安”,明日入伏,3不吃是啥?應時節過盛夏。
3不吃是啥?
這里的3不吃指的是不吃3樣食物,建議少吃,分別指的是:不吃冰鎮西瓜、不吃隔夜剩飯菜、不吃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一、不吃冰鎮西瓜
三伏天食用冰鎮西瓜有害健康,因西瓜本性寒涼,冰鎮后寒性加劇,此時人體陽氣浮于體表,脾胃虛寒,進食易損傷脾胃陽氣,引發腹瀉、腹痛等癥狀;低溫還會刺激胃部血管收縮,減少胃酸分泌50%以上,削弱消化功能,并可能加重體內濕氣或導致細菌滋生風險。
二、不吃隔夜剩飯菜
三伏天高溫高濕環境(平均氣溫>30℃)會加速細菌繁殖,隔夜飯菜即使冷藏保存,仍可能滋生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微生物,導致食物中毒風險提升3-5倍。同時,綠葉菜和海鮮類隔夜后亞硝酸鹽含量可能激增300%-500%,長期攝入增加健康隱患。建議當日烹調當日食畢,若需儲存需密封冷藏且不超過24小時,食用前徹底加熱。
三、不吃油炸辛辣刺激的食物
加重內熱:辛辣食材(辣椒、花椒等)刺激交感神經,使體表血管擴張,加速水分流失,引發口干舌燥、咽痛等癥狀;油炸食品熱量密度高(>450kcal/100g),加重脾胃負擔。誘發炎癥:高溫促使體內炎癥因子活躍,辛辣物刺激黏膜,可能誘發口腔潰瘍、胃腸充血或痔瘡發作;油炸食品氧化產物(如丙烯酰胺)增加細胞氧化損傷風險。阻礙濕氣排出:油膩食物阻礙脾胃運化,濕濁內滯,易引發頭身困重、痤瘡頻發等問題。
建議:宜選擇清蒸、燉煮等烹調方式,多食清熱利濕食材。
三伏天多吃一些驅寒祛濕、高蛋白質食物。
推薦菜譜1:羊肚菌燉雞湯
食材:羊肚菌、雞湯、從草花、生姜。
羊肚菌燉雞湯做法簡單:干羊肚菌溫水泡發20分鐘,洗凈泥沙(保留泡菌水)。雞肉切塊后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焯水去浮沫。將雞肉、羊肚菌、姜片放入砂鍋,倒入泡菌水和清水,大火煮沸后轉小火慢燉1小時。
出鍋前10分鐘加鹽調味,撒枸杞即可,湯鮮味美,滋補養胃。
推薦菜譜2:姜棗茶
食材:生姜、紅棗、紅糖。
姜棗茶做法:取紅棗5顆(去核切半)、生姜3片(去皮切絲),與500ml清水一同放入鍋中,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煮15-20分鐘??梢揽谖都尤爰t糖或枸杞,濾渣后趁熱飲用。此茶驅寒暖胃,緩解手腳冰涼,適合秋冬飲用。注意:體質燥熱者少飲,孕婦需去姜。
推薦菜譜3:蓮藕排骨湯
食材:蓮藕、排骨、蔥花、生姜。
蓮藕排骨湯做法:排骨500克焯水去血沫,蓮藕1節去皮切滾刀塊。將排骨、蓮藕、姜片3片放入砂鍋,加清水淹過食材,大火煮沸后撇去浮沫,轉小火燉1小時。出鍋前加鹽調味,撒蔥花即可。湯色清亮,蓮藕粉糯,具有補脾益胃功效,可適量加入紅棗或枸杞增加滋補效果。
以上就是關于三伏天的簡單介紹,并且附上了三伏天的飲食建議,還有一些需要忌嘴的食物,三伏天要少吃或不吃,順應節氣飲食,對身體健康更有益,有條件的小伙伴可以做推薦飲食菜譜給家人吃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