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謙守中,功成身退
阿彌跟弘愿老禪師說:六祖《壇經(jīng)·護法品第九》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九章“功成身退”的思想雖分屬佛道二家,但核心精神存在深刻的通融互證,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層面?
弘愿老禪師說阿彌啊,其第一個層面:處世智慧——謙退守中,不居功名?。六祖惠能面對武則天詔請入京供養(yǎng)的殊榮,以“辭疾”“愿終林麓”婉拒,體現(xiàn)不慕權勢功成身退的出世態(tài)度。
此與《道德經(jīng)》“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钡木鞠嗤?,皆主張在成就顯露時主動退守,避免滿溢之患。
? 超越世俗榮寵?。武則天賜“磨衲袈裟、水晶缽”并敕修寺院,六祖未因皇家禮遇動搖初心;老子則直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強調(diào)外物不可恃。二者均否定以功名富貴為終極價值。
? 其第二個層面:心性修養(yǎng)——破除執(zhí)念,歸真守一。?煩惱即菩提與去甚去奢?。六祖對薛簡開示:“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主張超越對立思維;老子倡“去甚、去奢、去泰”,反對極端與過度。兩者均以破除二元分別心為修持關鍵。
? 湛然常寂與滌除玄覽。六祖教人“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與老子“滌除玄覽,能無疵乎”的虛靜功夫異曲同工,皆指向無執(zhí)無染的本然心性。
? 其第三個層面:道體認知——不落二邊,契合自然。?不二法門與天道無為。?六祖闡釋“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強調(diào)實相超越生滅、來去等對立;老子則以“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揭示天道無為而化的本質(zhì),二者均否定人為造作。
? 不住于相與不居其功?。六祖破“坐禪習定”的形相執(zhí)著,指出“道由心悟,豈在坐也”;老子則諷“富貴而驕”,主張“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其內(nèi)核皆是對“住相”“居功”的超越。
阿彌啊,世間即道場?。實踐和光同塵,真俗不二?。六祖雖隱山林仍開示薛簡,以“一燈燃百千燈”廣傳心法;老子“功成身退”非棄世,而是“和其光,同其塵”的入世平衡。二者均主張在塵世中踐行道法。
? 阿彌結語,六祖批判“以智慧照破煩惱”的二乘見解,倡大乘“性相如如”的圓融;老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亦展現(xiàn)超越私欲的博大,共彰無私無我的至高境界。六祖“護法品”的禪機與老子“功成身退”的哲思,在出世與入世的平衡、心性超越的工夫、道體認知的維度上形成深刻呼應,共構東方智慧對生命境界的終極關懷。
在相見性,性相一如。祈喜南無阿彌陀佛,一切變得越來越好!觀世自在越好越來!但愿一切如你所愿!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李松陽2025公歷0720《非常財富》第02973篇 壇經(jīng)九·老子九 阿彌聞道第113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