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吳清 北京報道
7月18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國際數據公司(IDC)方面獲悉,2024年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出貨量突破10萬臺,其中配送與清潔機器人占主導地位,中國廠商以84.7%的出貨占比領跑全球。
基于技術、供應鏈、生產制造、落地應用等多方面的優勢,中國機器人服務全球市場。IDC中國機器人與物聯網領域研究經理李君蘭對記者表示,當前,全球配送與清潔服務機器人市場加速發展,中國廠商引領技術創新與場景落地。未來,具身智能技術推動機器人邁向高度自主、人機協同新階段。
中國服務機器人獨占全球八成市場
日前,IDC基于對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系統研究,發布了《全球配送服務機器人市場份額,2024:多場景拓展,邁向具身智能》與《全球商用清潔機器人市場份額,2024:人機協作深化,清潔場景從室內邁向室外》。兩份報告分別回顧了配送服務機器人與商用清潔機器人兩個核心子市場的發展態勢,分析了市場需求演進的趨勢與目前的廠商競爭格局。
IDC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出貨量超10萬臺,穩步增長趨勢延續,落地應用加速?!爸袊袌鲆廊活I跑全球,日韓與歐洲市場需求強勁,北美和東南亞地區則在加快部署步伐,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正步入規?;涞仉A段。”IDC方面表示。
目前的商用服務機器人主要集中在配送(涵蓋餐飲、酒店、醫院等行業應用)和清潔兩個領域。2024年,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中,配送服務機器人與商用清潔機器人是兩大核心應用類別,合計占據出貨總量的絕大部分,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而在目前的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中國廠商主導全球市場的格局凸顯,頭部企業持續領跑市場。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廠商在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出貨量占比高達84.7%,規模優勢明顯。
對于為何中國廠商占據市場主導地位的問題,IDC方面稱:“憑借在產品性能、智能化水平、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持續提升,中國廠商在全球市場中展現出卓越的綜合競爭力與技術引領力?!?/p>
中國廠商的領先格局體現在各個領域,眾多機器人品牌群雄逐鹿,各有優勢,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出貨量前四品牌都來自中國。
其中,擎朗智能憑借覆蓋配送、清潔、消毒、導引等全品類服務機器人產品,以22.7%的出貨量占比位居全球商用服務機器人第一,主力產品配送機器人廣泛應用于餐飲、醫療、酒店等場景;普渡科技在配送與清潔領域雙線發力,出貨量占比18.7%,位列全球第二;高仙機器人專注商用清潔場景,出貨量占比12.9%,排名第三;云跡科技深耕酒店服務場景,以8.2%的出貨量占比位居全球第四。
2024年下半年以來,機器人領域迎來投資熱潮。擎朗智能創始人李通認為,人工智能行業近幾年有兩個階段性飛躍時刻。2015年機器人在深度學習領域取得突破,2022年大模型涌現,技術介入帶來生產勞動力的釋放,產生一系列商業應用。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廠商也正在加速出海,尋求第二增長曲線。擎朗智能、普渡科技、高仙機器人等中國廠商都在積極拓展海外市場。2024年,擎朗智能的機器人已覆蓋超60個國家和地區,出海業務已占公司總營收一半。李通預計,公司海外營收占比會越來越高。“出海的邏輯也很簡單:出口的機器人產品價格更高,因為當地勞動力更貴,客戶愿付出更多成本來使用機器人。”李通說。
人形機器人趨勢明顯 仍需突破幾重難關
隨著機器人與用戶業務系統的深度聯通成為行業共識,其運行數據被廣泛應用于支持業務流程優化與決策改進,推動整體運營效率提升。IDC方面表示,中國廠商在具身智能、系統集成等核心技術上的持續突破,以及在多場景落地中的豐富經驗,使其在收入層面也保持全球領先地位。
談及商用服務機器人未來的發展趨勢,李君蘭表示,具身智能技術推動機器人邁向高度自主、人機協同新階段。未來服務機器人將具備多模態感知、自主導航與任務調度能力,助力其在餐飲、醫療、交通等多行業規模化部署,成為智能服務生態的重要支撐力量。
記者注意到,目前多家中國機器人廠商發布了人形具身服務機器人,比如今年4月,普渡科技發布商用類人形具身智能服務機器人“閃電匣Arm”。普渡機器人提供的數據顯示,閃電匣Arm已獲得超萬臺首批訂單,覆蓋全球九大核心行業。同時擎朗智能這些頭部品牌也在研發包括人形、類人形等形態的機器人。業內人士認為,多款相關產品的發布標志著類人形服務機器人正式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
“世界是為人類設計的,人形機器人是未來大方向,但產業化需要時間。其中輪式人形產業化速度比腿式人形更快,從實用性和成本角度更容易落地。”李通認為,未來是通用機器人和專用機器人混合的世界,目前落地的更多還是專用機器人,未來通用機器人可用于復雜任務,專用機器人在特定領域效率更高。
業內人士認為,類人形形態憑借移動與操作的平衡性,將在未來五年占據60%以上的商用市場份額。這種技術演進路徑既保留了專用機器人的場景深耕優勢,又為人形機器人的終極形態積累了關鍵技術。但類人形機器人要真正普及,還得解決成本、技術和安全等難題。在未來發展前景向好的背后,也存在著行業增速下滑、價格戰下多賣多虧的一些現實挑戰。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大模型成為重要技術驅動,仿真環境與世界模型的持續完善,數據集共建共享等也是行業趨勢。未來,人形機器人在商用服務、特種應用領域將逐步實現商用落地。普渡機器人創始人兼CEO張濤認為,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下半場已經到來。
張濤表示,盡管普渡在商用服務機器人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但從全球市場來看,行業的滲透率仍較低,這意味著仍有巨量的市場空間需要開拓,區域拓展、行業拓展、渠道完善和本地化是未來需要長期去做的事。
而談及中國服務機器人的優勢,李通認為中國有三重優勢:一是工程師的紅利,中國有眾多優秀工程師,全球最高比例的AI工程師都是華人;二是供應鏈的紅利,中國有很好的供應鏈系統;三是場景數據紅利,中國和美國是全球唯二的單一大市場,場景多數據多。
從專用到類人形再到人形,從執行簡單重復勞動的工具不斷迭代進化為具備決策能力的智能服務主體。隨著具身智能與商業場景深度融合,一個由通用服務機器人驅動的新商業時代正加速到來。
(編輯:張靖超 審核: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