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錦鋒)日前,中國電信正式發布了《中國電信全光網3.0技術白皮書》,其中提出的“全光智聯”核心概念,不僅標志著一項通信技術的迭代,更是中國在通信領域從追隨者向規則制定者轉身的鄭重宣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望來時路,中國光網絡發展呈現清晰階梯:全光網1.0階段實現了光纖網絡的廣域覆蓋與高速率提升,2.0時代則憑借ROADM與WSON技術,成就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全光骨干網。今日的全光網3.0,則超越了單純物理連接的維度,以“光云智融合、光感業融合、天地海融合”為支柱,構建起一個能感知、會思考、可協同的智能網絡生命體——此即“全光智聯”的深刻內核。
光網3.0所構建的是信息世界全新的神經中樞。光云智融合為算力、存力與運力打造出全光聯接底座,宛如為AI時代洶涌的數據洪流鋪設智能運河;光感業融合賦予網絡感知物理世界的“觸角”,使光纖不僅傳輸信號,更能敏銳感知業務品質、環境變化,甚至成為地震預警等關鍵服務的無聲哨兵;天地海融合則編織了一張天基、空基、陸地、海洋全域無縫覆蓋的立體光網,真正實現“萬物在光中互聯”。
白皮書中勾勒的六大技術特征與關鍵技術突破,構成了通向未來的工程藍圖。從骨干網向400Gb/s ROADM一體化和800Gb/s波道邁進,到接入網部署50G-PON并支持三代共存,再到雄心勃勃的空間激光通信試驗——中國電信正以清晰階段目標推動技術落地:2030年能力初具規模,2035年成熟穩定。尤其當光纖網絡擁抱人工智能、數字孿生與通感一體技術,一個能自我感知、自主決策、自發演進的光網絡智能體已具雛形。
全光網3.0不僅關乎技術指標提升,更是一場深刻網絡基因的重塑。傳統網絡僅被動承載數據,而“全光智聯”將智能深植于光層,使網絡本身成為能動態優化、主動服務的智慧主體。這種基因躍遷,為未來智能社會構建了堅實的感知與傳輸基座。
當歐美同行尚在F5G框架內探索時,中國電信以全光網3.0白皮書定義“全光智聯”新范式,其意義遠超技術本身。這背后是中國通信業從技術標準執行者向創新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轉變,是中國在光通信領域由“鋪路”向“引路”的關鍵轉折。
全光網3.0的愿景中,光已非冰冷介質,而是承載智能與感知的活體脈絡。當光信號在光纖中奔流,智能在網絡里生長,我們正見證中國通信力量以光為名,進行一次從底層硬件到頂層服務的全面躍遷。
這束光,將照亮中國在數字時代基礎設施領域掌握核心定義權的未來路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