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足足60多天,到底怎么安排才更有意義?你認真想過這個問題嗎?
有次在等咖啡,旁邊有幾位媽媽在聊孩子暑假的事情,報班的、報夏令營的、家庭出游的,總歸都花了“大價錢”。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熱搜,一位媽媽吐槽“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一個暑假”。是啊,誰都不希望,孩子60天無所事事,尤其是聽到別人都在暑假彎道超車,更不能安心躺平了。
每次看向孩子,我都會內心顫抖,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因為,這個假期我們大多數安排是學習,外出目前只有一次,還是短暫的2~3天。
分享一下,我們家一年級小學生的暑假計劃表,,每天學習也需要2小時左右。一共排了10樣,有8個都跟學習有關。
你可能會覺得,安排得太多了,天天這么學,還有玩的時間嗎?其實是“做四休三”的模式,周一到周四學習,周五到周日是去奶奶家玩。這樣一說,是不是就覺得沒那么密集了?
其實,這就是把孩子的生活,調整到了0.7倍速,不卷,不躺,半臥狀態。
孩子沒放假之前,我是周一到周五,保持1.5倍速工作,周末調整到0.5倍速,有一點時間跟孩子相處。
到了假期,工作沒辦法完全丟下,也只能做個平衡,孩子們調整成0.7倍速,我也跟著調慢了一些。
為此,我整個6月都巨忙,每天努力干,努力干,就想著7月能輕松點。
把孩子們的假期生活,調整到0.7倍速,意味著放慢腳步,不再執著于,學習效果、作業認真程度。而是調慢頻率,讓孩子們不只知道學習,還能有機會享受下生活。
即使在學習中,也能靜下心來思考,而不是只顧著完成作業。
慢一點的節奏,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也能讓孩子對生活有更多感悟。
二寶平時很喜歡畫畫,但基本上沒太多時間,每天都在趕作業,偶爾有空閑了,還想帶他出去運動,鍛煉下體能。我的生活節奏是1.5倍速,感覺孩子也差不多基本拉滿了。
所以,有時候會有親子矛盾,我和孩子之間博弈,要不要先完成作業再玩,還是先玩再寫更多作業?大家都慌里慌張的,孩子也是如此,整體感受,也是不舒服的。
所以,趁著這個假期,讓孩子慢下來,體會一下,全家人一起準備食材,做一桌可口的飯菜,一口飯咀嚼2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一道題不著急做,可以慢慢琢磨,慢慢感受,舉一反三看看背后的定律、知識點,細細品味一下,到底題目是在考核什么呢?
出去玩,也不用著急,能走路不打車,一步又一步,用腳步丈量一座城市,慢下來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到底是怎樣的?
或許這樣慢下來,能做的事情變少了,但我相信,孩子慢下來,一定會感覺很放松,也能更舒適,不用著急趕路,靜心享受生活。
那么,慢養孩子的暑假,可以做什么呢?分享下我們家會做的幾件事,你也可以作為參考!
√ 多閱讀,只要孩子喜歡的,都可以拿給他。我們是在放假之前,就圈定了假期要讀的課外書,并做好了準備。
√ 帶娃到大自然撒野,去公園找昆蟲,看花草樹木;去安全的河邊找小魚小蝦;去海邊看日出日落。這些平時比較奢侈的活動,假期都可以安排起來了。
√ 帶孩子運動,給大腦增加營養。帶孩子去樓下遛彎,跳繩、騎車、打球,或者踢毽子、丟沙包,培養孩子對運動的熱愛。
√ 每天練一張字,修心養性。不一定要練成什么特定字體,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心。字練得多了,孩子也更能靜下心來學習了。
√ 完成假期作業,做到溫故知新。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是不能落下的,按整體進度規劃好,每天做幾頁,完成也就沒那么困難了。
枕邊育兒寄語:
把節奏拉到0.7倍速,你會發現,不光親子關系更融洽,孩子好像也特別享受其中。浮躁又快節奏的生活,真的太累了,假期就放慢節奏,陪孩子慢下來吧!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