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筆下,有一個《庖丁解?!返墓适?。
講的是,一名叫庖丁的廚師,為梁惠王宰牛。
他手起刀落,一套動作行云流水,干凈利落,毫不費力地,便將牛分解開來。
梁惠王在一旁都看呆了,一直夸贊他解牛的技術高超。
庖丁對梁惠王說:
“大王,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眼里看到的是一整頭牛。三年之后,我看到的不再是整頭牛,而是牛的內部結構和肌理。
如今,我憑借著記憶去接觸牛,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我的刀順著牛的自然紋理切入,避開那些堅硬的骨頭,所以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依然鋒利如初?!?/p>
要知道,一般廚師,宰牛時只知道用刀砍骨頭,基本上,三個月便卷刃。
而庖丁的刀,十九年了,依然鋒利如初。
庖丁之所以成為高手,其實是因為他懂得了,做人做事,重要的不是多用力,而是用“對”力,不硬砍、不硬剁、不硬來。
01 越是盯著結果看,越是事與愿違
人生不就是如此嗎?
有時候,我們越是盯著結果看,越是事與愿違。
越是想演繹完美,越是收獲糟糕的結局;越是過度強求,最后反而會一無所獲。
著名的“二十英里法則”,講述了一個步行者的故事。
從美國圣地亞哥到緬因州,被稱為”美國大陸最長距離“,路程大約3000英里。
如果要步行走完全程,每天要走20英里,走5個月的時間。
然而,經過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很大一部分人是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的。
有一部分人,每天拼盡了全力走40英里,走完一半路程以后,體力不支,熱情也快耗盡,結果,原本5個月的路程,硬是花了七八個月的時間。
而另一部分人,嚴格遵循每天走20英里的原則,圓滿完成任務。
所以說,越想走得遠,越不能太用力。
跑得太快,會提前消耗掉耐力和毅力,導致我們無法抵達終點。
人生不是百米沖刺,而是一場馬拉松,唯有放平心態,循序漸進,才能順利跑完全程。
02 好的生活,需要努力,但不需要太用力
太用力的人,往往走不遠。
好的生活,需要努力,但不需要太用力。
太過用力的人,往往會持續高強度地學習、工作,甚至加班、熬夜。
久而久之,健康出現問題,甚至生病倒下,再也無法繼續自己的學業和事業。
太過用力的人,減肥時會過度節食,瘋狂運動。
一開始效果很好,可很快就會暴飲暴食,體重比減肥前還要重。
太過用力的人,對待感情,有無限憧憬和期待,付出自己的全部,為了讓對方開心,可以委屈自己,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感情,會讓對方感到窒息,想要逃離;這樣的感情,就像泡沫一樣脆弱,一觸即破。
太用力的人,做任何事情,總喜歡一開始就拼盡全力,一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心態很容易就崩了。
這樣的人生,注定是一場災難,也很好地詮釋了什么叫“物極必反”。
03 太過用力,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金剛經》說過:“無所住而生其心?!?/p>
心不著相,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能量,成為更好的自己。
太用力的人,就是著相了,被一些假象蒙蔽了心,失去了判斷力。
人生中,最有力量的,不是一時的“蠻力”,而是源源不斷的“持久力”。
而“持久力”,是松弛的,豐盈的,是順著風的方向奔跑的,張弛有度的,是在不緊不慢的節奏中,慢慢將生活的碎片拼湊完成的。
或許,太過用力,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太著急靠近目標,太渴望獲得不俗的成績,太希望得到他人的愛。
同時,又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相信世界,不相信命運有更好的安排。
于是乎,時時刻刻保持警惕,時時刻刻用盡全力。
久而久之,身心疲憊,不堪重負。
可命運終究是跟他們開了個玩笑,讓他們事與愿違,讓他們一無所獲,讓他們肝腸寸斷。
04 那些能走得更遠的人,都懂得給生命留一寸呼吸
真正聰明的人,深諳命運的“道”。
越是來勢洶洶的事物,越是難以持久。
而那些能走得更遠的人,都懂得給生命留一寸呼吸。
弱其志,強其骨,挫其銳,解其紛,一步一個腳印,慢慢走。
降低期待值,用順其自然的心,做理所當然的事,不過分追求完美,也不著急獲取答案。
成功,需要耐心和毅力,感情亦是如此。
不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節奏,先學會蓄力,再持續發力。
讓自己溫柔有力,努力而不急功近利,遇山則繞,遇淵則蓄,遇崖則躍。
哪怕在黑夜里慢慢生長,也好過在烈日下狂奔而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