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全軍改編的時候,由各大野戰軍統領的解放軍主力部隊,共計整編成16個兵團。這16個兵團,都是戰略追殲,解放全國的主力部隊。因此,在1949年當選解放軍兵團司令的將領,在新中國成立后,軍銜最低的都是上將,還有三位兵團司令是大將。由于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轉業到地方,與軍銜無緣。
第二兵團司令許光達,第四兵團司令陳賡,第12兵團司令員肖勁光是大將軍銜,剩余的兵團司令員都是共和國的開國上將。
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第三兵團司令員陳錫聯, 還有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第20兵團司令員楊成武,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各方面的任職情況都很好,成為軍中建設的骨干力量。
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是解放軍首批16位兵團司令員當中,指揮兵馬作戰數量最多的一位兵團司令,還是個人戰術能力最強的一位兵團司令員。
其實,在名將輩出的四大野戰軍,除了這16位將軍,在1949年,有資格,有能力當選兵團司令員外,還有八位猛將,不管是指揮能力,還是資歷,也具備當選兵團司令員的條件。
第二野戰軍在1949年,除了陳錫聯,陳賡,楊勇三位將領,有資格當選兵團司令員外,還有王宏坤與王近山,一個是資歷老,另一個戰術能力突出。
王宏坤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就是紅四方面軍的主力軍長,這個職位就相當于是中央紅軍的軍團長。而在1949年,當選第三兵團司令員的陳錫聯,當時只是團級干部,還有第五兵團司令員楊勇也是團級干部。
在八年抗戰時期,王宏坤是八路軍129師385旅的旅長,而當時的楊勇與陳錫聯是任職八路軍的團長。這樣一比較,王宏坤也是有資格當選兵團司令的,包括他的戰術能力也很突出。
雖然,王近山的資歷比不上王宏坤,但他卻是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麾下的第一戰將,專挑硬仗惡仗打,是被大家一致公認的猛將。
第二野戰軍的鄧政委對王近山的評價很到位,說:在解放時期,二野參與的硬仗惡仗,都是由王近山同志完成的。
由此可見,在劉鄧兩位首長的心中,對王近山的軍事才干,給予了一定的認可。
假如:第二野戰軍要組建第四個兵團,司令員的人選應該是王近山。因為在1949年全軍改編時,王宏坤已經轉到后方,擔任桐柏軍區司令員,湖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等職,負責第二野戰軍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三野戰軍在1949年,除了王建安,陳士榘,宋時輪,葉飛等四位將軍,有資格,有能力當選兵團司令員外,還有許世友,陶勇,王必成,張愛萍。
許世友不管是資歷,還是能力,他都是有資格當選兵團司令。要知道,在1949年之前,許世友就是指揮三個縱隊作戰的山東兵團司令員,獨自領導山東地區的解放戰爭,是獨當一面的軍事干部。
如果在全軍改編的時候,許世友沒有留守后方,第三野戰軍四大兵團司令的人選,可能就要更換了。
王必成與陶勇都是都是華東野戰軍的主力戰將,他們的戰術指揮能力,在名將輩出的華野絕對算是數一數二的。遺憾的是,1949年,他們都落選兵團司令。
張愛萍是一位綜合型的將領,在解放戰爭以前,他既擔任過軍事干部,又是一位出色的政工干部。如果不是在解放戰爭初期,身負重傷,錯過解放戰爭,他也能夠成為第三野戰軍的主力戰將,當選兵團司令,不在話下。
第四野戰軍除了劉亞樓,肖勁光,鄧華,程子華等四位將軍外,還有韓先楚與黃永勝也是具備當選兵團司令員的條件。
韓先楚是第四野戰軍戰術能力最突出的一位名將。雖然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沒有成為兵團司令,但他個人的軍事指揮能力,甚至超越了個別的兵團司令員,成為大家眼中的常勝將軍。
在東北戰場上的新開嶺戰役,還有解放海南島,以及建國后的朝鮮戰爭中,韓先楚的表現都非常驚人,成為我軍戰爭史上最出色的指揮員。
這也再一次證明,他是具備當選兵團司令員的四野名將。
黃永勝是第四野戰軍的戰爭史上,升職最快的一位將軍,能夠做到這一點,說明他在戰場上屢立戰功,所以升遷速度才如此之快。
在大決戰之遼沈戰役,還有南下解放兩廣等戰斗中,黃永勝在戰斗中的表現都非常搶眼,是公認的一員名將。正因如此,在第13兵團司令員程子華轉到地方任職后,黃永勝就被提名擔任第13兵團的司令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