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讓“拾遺”志愿服務隊隊員深刻感悟非遺文化傳承的不易,為發揚陽新非遺文化建言獻策,近日,湖北第二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拾遺” 志愿服務隊開展陽新非遺文化傳承交流總結會。此次交流總結會旨在總結陽新布貼學習成果,促進經驗交流,展示三下鄉成果,助力推動陽新布貼這一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盛夏時節,一場跨越代際的陽新非遺文化傳承交流總結會于陽新文化館開展,在回顧陽新發展巨變的同時,共話非遺傳承的當下與未來。
會議伊始,陽新文化館洪老師率先發言,他首先向“拾遺”志愿服務隊選擇來到黃石進行三下鄉社會實踐,助力陽新布貼的宣傳與傳承表示感謝,他指出,“拾遺”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都在用心去體驗陽新布貼的制作,其作品之精美讓他感受到隊員對于非遺文化傳承的真切與熱情。接著,洪老師為隊員講述陽新近年來的飛速發展,其GDP增長率為全省第一,不論是第一產業還是服務業發展,陽新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以發展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陽新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推動各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產業的融合發展。而我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發展陽新布貼和非遺文化,讓這些真正可以走出陽新,走向全國?!焙槔蠋熯@樣說道。
圖為洪老師發言。蔡準 供圖
講解之后,洪老師和書記面向拾遺隊員,表示希望聽見隊員們的聲音,為陽新非遺文化的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隊員發言環節,年輕的聲音帶來不一樣的活力與思考,“我認為可以通過線上拍攝短視頻并投放在抖音、小紅書這樣的媒體上增加陽新布貼的曝光度,視頻風格可以抽象一些,這樣可以吸引大量的年輕群體了解到陽新布貼,這也是當代年輕人的取向”拾遺隊員段佳瑩以自己的家鄉河北為例推薦陽新布貼的宣傳方式,其他的隊員也表述自己的想法,如制作布貼材料包于線上購買平臺發售,讓更多的人沉浸式體驗布貼制作;打造布貼與IP聯名,抓住流量獲取更多知名度;發售與陽新非遺相關的文創,不僅讓陽新非遺“走出去”,更能帶動產業鏈發展。各種建議在交流中迸發,為傳統和現代搭建起橋梁,將年輕一代的新鮮血液灌注進陽新非遺文化發展之中。
圖為拾遺隊員建言獻策。蔡準 供圖
“承認不易,是為了更好地前行?!睍h最后,洪老師表示,陽新非遺文化是一條任重而道遠的旅途,“去年陽新博物館新建,里面的文物都是我一件一件親自搬上去,親自擦拭的。”他希望通過陽新博物館,陽新布貼和采茶戲,能夠有更多的人了解到陽新的歷史,紅色文化和陽新人民的堅守與情懷。針對會議上提出的建議,書記表示陽新正在進行非遺文化的線上宣傳和數字化,她強調,非遺傳承的不易,恰恰在于它需要跨越時間的考驗、突破認知的壁壘、平衡守正與創新的尺度,而解決這些不易的關鍵,正是老一輩的堅守與新一代的創造形成合力,共同為非遺文化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圖為書記發言。蔡準 供圖
此次交流總結會,讓非遺傳承人看見破局的微光,傳承從不是單向的奔赴。老藝人的堅守,是為文化守住根脈;年輕人的創新,是給傳統接上活氣。就像布貼需要新布塊拼出新圖景,采茶戲得有新唱詞應和新時代,這場跨越代際的接力,終會讓陽新的非遺,既帶著歲月的包漿,又閃著當下的光亮,在不易中前行,在堅守中新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