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縣磨子橋鎮晏家壩村,64歲的楊建鵬一瘸一拐地穿梭于灶臺案板間,指揮著幫廚人員嫻熟地調湯配料、端盤送碟。這位身形不算挺拔的殘疾漢子,成了鄉親婚宴上一道亮眼的風景。
楊建鵬配合隊員傳菜
楊建鵬在年幼時罹患小兒麻痹癥,右腳落下了殘疾。但他身殘志堅,辦家宴、帶團隊、興產業,從炒菜時手被燙傷的學徒到帶領村民奔富的“家宴領頭人”,用20載光陰熬煮出一鍋“共富濃湯”,讓鄉村宴席飄出幸福味,更讓“自強”二字在煙火灶臺間淬煉成金。
由于身體局限,他不便外出務工,當地政府雖給他落實了殘疾人各項補貼政策,但他不等不靠,敢闖敢試,除了承辦鄉村宴席,養牛養雞、種植水稻元胡、騎三輪車……別人能干的活,他樣樣拿得出手。
楊建鵬正在給自家種植的元胡打藥
20年前,他和妻子將目光投向了鄉村家宴烹飪這一領域,從最基礎的切菜、配菜學起,他的雙手無數次地被切傷、燙傷,但他始終堅定自己的選擇,抓住了村里辦酒席的機會。由于性格隨和、為人實誠、手藝過硬,逐漸得到鄉親們的認可。夫妻倆也靠著勤勞踏實蓋起了新房子,兩個女兒也分別成了家,生活的一切都朝著美好的方向前進。
然而5年前,妻子不幸患上了慢性疾病,每年治病需要一大筆費用,照顧妻子、賺錢給妻子看病的重任就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肩膀上。
“只要肯干,沒有過不去的坎!”楊建鵬堅信一定能再次渡過難關。從此養殖、種植、家宴他全部干,家里家外他都要忙。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妻子的病情也逐漸穩定,家里生活過得也是越來越好。
“老楊是我們家里的頂梁柱,他為人誠實,能吃苦,對我和女兒都很好,這幾年我們家里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每當回憶起和楊建鵬一起走過的這些年,妻子楊素俠忍不住地淚眼婆娑。
楊建鵬協助妻子做飯 家庭和睦
自己家日子好過了,還不算好。自從辦起家宴,楊建鵬就想著要帶領鄉親們一起干,共同賺錢。從開始帶著妻子干,到現在帶著本村手腳麻利的村民一起干,如今他已經拉起了一支十多人組成的家宴服務隊,他給服務隊的隊員們按出勤天數支付報酬。他們走村串戶,不僅承接本縣的宴席,還輾轉周邊縣區承包宴席,平均每年能承攬大小家宴一百八十多場。
“楊師傅帶我們出去做席已經十幾年了,他對人忠厚老實,做席干凈、衛生,價格實惠,我們村好多人都愛叫他做席。”談起楊建鵬,家宴服務隊隊員馬素芳總是豎起大拇指稱贊。“我們跟他做席一年要掙一萬多塊錢,這對我們家庭來說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現在跟著他干活,是越干越高興。”
他不光是“能干人”“多面手”,還是一個“熱心腸”,這是鄉親們給楊建鵬的另一評價。楊建鵬的鄰居是一位獨居老人,每次他家里改善生活,做好吃的飯菜了,都會給老人端上一份。村里誰家的電器壞了,一個電話他也能趕去幫忙維修。鄰里和睦、自強不息,他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晏家壩村的每一個角落。
楊建鵬幫助鄰居修理電燈開關
“雖然我身體殘疾,但我誠信做人,踏實做事,真心對待身邊每一個人,別人吃不了的苦我能吃,別人干不了的事我能堅持干下去,我相信殘疾人也能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闖出一片天地,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談起未來生活,楊建鵬總是信心滿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