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入伏,村里老人總念叨“最怕入伏一日晴”。
三伏天是一年里最熱、最悶的時段,莊稼生長正關鍵。今年伏天有點特別,初伏7月20日到29日,中伏30日到8月8日,末伏9日到18日,總共30天,算“短三伏”。老輩人說“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秋包伏”,末伏在立秋后,熱勁兒可能長點。
可莊稼人更在意入伏當天的天氣,晴還是雨,能預兆整段伏天的收成。“頭伏有雨,伏伏有雨”,老話說入伏下雨,往后雨水不斷。伏天雨熱同期,玉米拔節、水稻抽穗正需水,雨水多是好事。
但雨多也愁,田溝堵了,水排不出,禾苗泡根會爛,得提前清溝。去年鄰村頭伏下大雨,溝沒清利索,半畝稻田泡了三天,減產兩成。
“入伏雷轟轟,四十五天雨不空”,入伏打雷聲,雨要下個把月。強對流天氣帶雨來,連續陰雨對莊稼是“甘霖”,但得防澇。
村東頭張叔家,前年入伏打雷下雨,玉米喝飽水,棒子長得比胳膊粗?!叭敕辏诶锩?;入伏晴,囤里空”,這話直白得很。
伏天莊稼需水多,晴天沒雨,葉子卷、苗發黃,秋收準懸。前年伏頭大晴天,村南坡地玉米干得“凸尖秕谷”,畝產少了百來斤。
“伏王一日晴,三伏熱死?!?,伏頭晴,后面熱得邪乎。地表熱量攢得猛,烈日曬得地冒煙,莊稼抽穗灌漿難,輕則長不好,重則收不上。去年伏頭晴了三天,村西稻田裂了縫,稻穗干得像枯草。
老理兒不是迷信,是土里刨出來的經驗。雨多要防澇,晴久要抗旱,莊稼人早備著:清溝、修渠、挖塘,旱澇都不怕。農諺準不準?
去年伏頭下了場雨,整伏天雨水勻,玉米畝產多了百斤。今年伏天咋走?
看天也看人,勤快點,地不會虧待人。你家地里,入伏那天是晴還是雨?
留言說說。
想知道伏天咋管田?點關注,后續教你看云識雨。
注:農諺僅供參考,具體天氣以官方預報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