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刻在骨子里的善心善行,是積德改命的良方。
而《太上感應篇》是道教三大勸善書之首,被譽為“古今第一善書”。
全文雖僅1274個字,但上到帝王將相,下到平民百姓,無不推崇備至。
若能讀懂踐行,自此改過遷善,定可福澤深厚,往后順遂無憂。
今天,精選其中最經典8句話,讓我們一同向善向好,旺命轉運!
- 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譯文:
是招禍,還是得福,全憑你自身的修行。
感悟:
《素書》有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
誰都盼著福澤深厚,運道順遂,人生路廣。
但福氣不是求神拜佛得來的,而是看你選擇善或惡。
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人,即使福未至,可禍早已遠離。
而后者,心存惡念,為非作歹,必定禍患不斷,余生難安。
-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譯文:
善與惡的報應,就像影子緊緊跟隨身體一樣。
感悟:
常言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終將一報還一報。
無論是行善也好,作惡也罷,人不知,天也知。
所以,永遠別存著僥幸心理,善始至終,好運福報才會不請自來。
- 不履邪徑,不欺暗室。
譯文:
不走上邪惡的道路,不在沒人的地方做虧心的事。
感悟:
曾國藩說:“能慎獨,冊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不只是在人前表現得磊落坦蕩。
即使是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也要守住內心的原則和底線,別行差踏錯誤入歧途,或是滋生惡念,犯下惡行。
否則,能騙過別人,也騙不過自己與上天,終將自食惡果。
做一個大寫的人,表里如一,風光霽月,心若光明,前途必會一片光明。
- 濟人之急,救人之危。
譯文:
當他人處于急難危困之中,伸出援手,給予救濟。
感悟:
《孟子》有云:“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因為,善意會流轉在天地之間,遲早會惠及自身。
當你看到別人受受挫苦、困頓難行時,在能力范圍內記得伸出援手。
終有一日,當你處于危難、千鈞一發之際,也一定有人為你撐傘鋪路。
- 不彰人短,不炫己長。
譯文:
不彰顯別人的短處,不炫耀自己的長處。
感悟:
《道德經》中講:“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沒人喜歡聽揭短難聽的話,也沒人不喜歡聽欣賞褒揚的話。
惡言不出口,美言不吝嗇,自然可以換來別人的青睞和尊重。
如果嘴上沒有把門,拉踩別人,拔高自己,只會將路越走越窄。
語善亦是一大善行,自身光而不耀,待人贊聲不絕,方能廣結善緣,收獲善果。
- 受辱不怨,受寵若驚。
譯文:
受到侮辱時別怨天尤人,受到偏愛時驚喜不安。
感悟:
杜甫詩云:“未負幽棲志,兼全寵辱身。”
人生一世,哪能順風順水,難免榮辱皆有時。
當你遭受屈辱時,莫被情緒裹挾,生出怨恨之心,而是要寬厚包容。
當你得志風光時,莫被浮華遮眼,生出傲慢之心,而是要謙卑低調。
以恕化辱,以謙守寵,躬自厚而薄責于人,才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足以助你行穩致遠。
- 昆蟲草木,猶不可傷。
譯文:
即使微小如昆蟲草木,也別出手傷害。
感悟:
《易經》有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最大的美德,是生生不息,繁衍不止。
護持生命,尊重生命,就等于積累功德,消弭罪惡。
更何況,人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眾生皆平等,萬萬不可自視甚高。
即使渺小如一草一木,一花一蟲,也當懷一顆慈悲心,好生呵護,莫去摧殘。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譯文:
任何惡行都不要做,任何善行都積極主動去做。
感悟:
《三國志》中寫:“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止惡,嚴守戒律,不傷害他人,是做人的基本修養。
行善,主動利他,不漠視苦難,是得福的不二法門。
所以,壞事再小別去做,善事再小別袖手旁觀。
唯有不縱惡念,不矜細行,方能累大德,享后福。
余生,你只管善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是最好的風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