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進入了三伏的“中伏”,而緊隨中伏第3天又迎來了另外一個節氣——大暑。
這也是今年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了,當太陽到達了黃經120°的時候,就交大暑節氣,時間在每年的7月21-23日之間,而今年的大暑節氣是在7月22日。
大暑節氣和小暑一樣,它也是反映夏季炎熱程度的一個節氣,而大暑則意味著到了這個節氣的時候,天氣的炎熱已經達到了“最大值”,也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到來了。
大暑節氣三候
在大暑節氣的時候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钡搅舜笫罟潥獾臅r候,螢火蟲就要出來活動了,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化成的,只因它們喜歡在一些腐爛的雜草上面活動。
而二候是說這個季節的時候氣溫高,土壤也是高溫又潮濕,因此很適合水稻等水生作物的生長。三候則是說到了這個期間,不光是氣溫高,而且雨水也多,時不時會下起瓢潑大雨。
同時在大暑節氣期間,正好是處于三伏中的“中伏”前后,正所謂“冷在三九,熱在中伏”,這個期間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也是最快的。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間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風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
那大暑節氣以后還熱嗎?后面還會熱多久呢?
大暑期間有多熱?
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大熱”,熱到了極致那種。古人根據炎熱的程度,把它從小到大分為兩種:小暑和大暑。
而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大暑的解釋是∶“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
從這也不難看出,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了。而小暑和大暑,也是一個相對的節氣,顧名思義大暑要比小暑節氣更加的炎熱。
根據最近幾十年的極端最高氣溫統計來看,進入大暑節氣以后,國內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要在35℃以上。
尤其是有著“四大火爐”之稱的城市,溫度更是突破38℃以上。在此期間不光是溫度高,日照時間長,而且降水也多,空氣非常的悶熱又潮濕,因此古人就總結了俗語“大暑小暑,上蒸下煮”,真的是上午蒸,下午煮,可見其炎熱程度。
大暑節氣還會熱多久?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以后節氣,后面就是立秋了,時間是在每年的8月7日前后。那是不是立秋以后天氣就涼快下來了呢?
根據《1971~2001中國地面氣候資料》中的數據來看,近30年中有一小部分地區溫度最高值出現在7月下旬,而絕大部分省份的極端最高溫度值則要等到立秋節氣前后,也就是八月上旬,從數據來看,大暑節氣以后依然還是很熱的。
而在民間也有很多俗語,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比如“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說的是小暑、大暑的時候還不算太熱,真正熱的時候要等到處暑。
有不少地區還有著“秋后一伏,熱死老?!钡霓r諺,意思是就算是等到了立秋,可是立秋以后還有一個“末伏”,這個期間的溫度依然很高,甚至還要比前面的大暑更熱。
何況就算是進入立秋以后,天氣也不會立馬就降溫了,這是因為降溫也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立秋以后,還有個處暑節氣,這個時節雖然即將“出伏”了,但還是很容易出現“秋老虎”天氣,因此即便是大暑節氣以后,在后面也還至少要熱上一個月以上才會開始變得涼爽起來。
不過天氣涼不涼快,還和降雨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立秋以后降水比較多,經常隔幾天就下一場雨,那秋天就來得早,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
結束語
大暑節氣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也就隆重登場了,許多人比較關注的是大暑節氣吃點什么消暑呢?
在古代的時候大暑節氣有曬伏姜、喝伏茶、燒伏香、送“大暑船”等習俗,而在今天不少地區的民間還流行大暑“吃三寶”的說法,指的是三種降暑消暑的食物,比如蓮藕、茶水和荷葉。
有些地方則是吃黃鱔、狗肉和鴨肉,俗話說“防苦夏吃吃鴨”。另外還有吃蓮子、豆芽和綠豆粥的習俗。
記得在我的家鄉這邊,到了大暑節氣的時候,許多人都會去山里采摘涼粉果,然后用它的種子來做手搓涼粉吃。在你的家鄉,大暑節氣會吃什么呢?歡迎大家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