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局勢波譎云詭,特朗普官宣的政策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貿易格局中掀起驚濤駭浪,中國鄰國越南更是陷入劇烈震蕩——4名前“正國級”高層集體下臺,同時被迫接受美國20%的高額關稅。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邏輯與趨勢?
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宣布對越南加征20%關稅,理由是越南通過“轉口貿易”幫中國商品規避美國關稅。數據顯示,2024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達1280億美元,其中約35%的商品實際源自中國。特朗普的邏輯直白:越南充當“中間商”,就得為美國貿易逆差“買單”。
此前,越南為討好美國,主動讓步。2025年初,越南與美國達成協議,承諾對美商品零關稅,還在關鍵礦產領域深化合作,出口鎳、銅等戰略資源。然而,這種“自降身價”并未換來美國的寬容。特朗普簽署關稅令時直言:“越南的讓步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絕對的市場準入。”
20%的關稅,對越南經濟而言無異于一場“天塌地陷”的危機。電子產品、紡織品等主力出口成本激增,若關稅持續,2025年越南對美出口額降幅可能高達40%以上,約50萬就業崗位將受威脅。越南此前為應對“脫鉤中國”,主動限制中企投資,如今卻陷入“兩頭不討好”的窘境。
7月19日,越南政府突然宣布解除4名前“正國級”高官職務,包括前國家主席辦公廳主任、前計劃投資部長等核心人物。這一罕見的人事地震,被外界解讀為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內部清算”。
現任領導人蘇林掌權近一年,此次調整被視為其鞏固權力的關鍵舉措。越南70%的稀土資源需依賴中國先進提煉技術,美國對越南“轉口貿易”的打擊,也動搖了越南作為“中國制造替代地”的定位。越南政局的動蕩,暴露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的脆弱性。當美國將關稅作為政治工具,小國往往成為犧牲品。這警示其他國家:在經濟依附與主權獨立之間,必須找到更穩健的平衡點。
特朗普對越南的施壓并非孤立事件。2025年4月,美國宣布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中國被加征34%關稅,歐盟、日本、韓國分別面臨20%、24%、25%的稅率。這種“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本質上是將貿易戰武器化,通過經濟脅迫重塑全球秩序。
數據揭示了殘酷現實:美國對華關稅生效后,中國對美出口成本平均上升28%,但通過拓展東盟、歐盟市場,2025年一季度中國出口總額僅下降3.7%;越南、柬埔寨等“轉口貿易國”成為最大輸家,對美出口成本激增導致訂單流失率超30%;美國消費者承擔了關稅成本的92%,2025年二季度美國家庭年均支出增加840美元。這些數字印證:單邊主義沒有贏家,保護主義終將反噬自身。
面對美國的圍堵,中國選擇兩條路徑應對。一是以法律與市場手段反制,如對美商品加征34%關稅、將16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二是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投資額同比增長21%,對拉美出口占比首次突破15%。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布局,更是掌握了戰略主動權。隨著中美“稀土換技術”協議簽署,中國對稀土出口策略調整,雖對外稀土出口規模將受影響,但稀土技術推廣將為中國國防事業帶來發展空間。目前,全球對中國的重稀土依賴已達97%,這既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也成為對抗單邊主義的“最強盾牌”。
越南的變局與特朗普的關稅戰,共同揭示了一個趨勢: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正在崩塌,取而代之的是以實力為基準的“叢林法則”。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意味著必須放棄對西方體系的幻想,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
中國在此過程中的經驗值得借鑒: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業附加值,通過多邊合作分散風險,通過戰略資源儲備掌握談判籌碼。未來的全球經濟,將屬于那些既能開放合作,又能獨立生存的國家。
越南的教訓與中國的應對,為所有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鏡鑒:在霸權主義的壓力下,妥協只會換來更苛刻的條件,唯有堅持主權獨立與經濟自主,方能在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隨著全球性貿易風暴遠未平息,越南的“變天”讓局勢更為復雜,中國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外部經濟封鎖?歡迎廣大網友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