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與“咚咚咚”
文/常樹榮
京劇巜珠簾寨》中李克用的唱詞中有贊桃園三結義的:《昔日有那三大賢》。其中有:
“嘩啦啦打罷頭通鼓,
十面旌旗壯壯威嚴。
嘩啦啦打罷二通鼓,
人有精神馬又歡。
嘩啦啦打罷三通鼓,
老蔡陽的人頭落在馬前
以上這“三通鼓”唱詞全用“嘩啦啦”。據說有人持疑問態度,因為形容鼓聲一般情況下都用“咚咚咚”。京劇表演藝術家譚鑫培先生給出了解釋說——用“嘩啦啦”好聽,音韻味道濃。用“咚咚咚”就效果不佳了。
幾經細思量,我認為譚大師之觀點的確有道理。用“咚咚咚”雖擬聲打鼓了,但顯得沉悶啊。話題也沉重。若用“嘩啦啦”則不然,會把旌旗獵獵、戰鼓齊鳴、人喊馬嘶的戰場氣氛表達得淋漓盡致,會給主人公大將關羽增加忠義勇武之氣魄。同時也表現出大將軍面對強敵老蔡陽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精神和瀟灑豪邁的風釆。
總之,用“嘩啦啦”,在舞臺藝術上,能起到更好地塑造主人公的形象,使之鮮明、生動、呼之欲出。
京劇是最講韻律的劇種。其所有經典劇目的唱詞都合轍押韻。并且全是古韻。因此,古色古香,字正腔圓。京腔京韻自關情。就連“念”、“白”都朗朗上囗,有抑揚頓挫之美感。
以上點滴感悟,是由“嘩啦啦”這句唱詞聯想到的戲劇的藝術芳華處處在其作品中鮮活地綻放。
【常樹榮簡介】
常樹榮(蒙古名:其木格),筆名(網名):詩情樂天,女,蒙古族,退休高中語文教師。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近年出書17本。代表書籍《其木格行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