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的重慶暑氣蒸騰,科學谷數智科創園內的火熱程度卻更勝一籌, 一場特殊的“雙向奔赴”正在上演。
▲活動現場。受訪單位 供圖
當天,在重慶市教委與科學城高新區聯合舉辦的“教育強市區縣行”創新資源巡回對接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重慶賽區優秀項目資源對接會現場,來自全市29所高校的65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帶著技術成果來科學城“找婆家”。科學城20余家孵化載體、企業、投融資機構拿著需求清單來現場找“苗子”,洽談聲、鍵盤聲交織成一曲創新與市場的“交響樂”。
活動現場,“凈塵清灰”團隊研發的工業褶式過濾桶剛完成路演,就被幾家制造企業圍住,這個項目的新技術能有效解決企業依賴國外供應商的痛點;“愈見肝康”項目提出的“肝癌可控磁響應分級靶向治療”方案,也吸引了投融資機構的關注,團隊負責人一邊忙著分發商業計劃書,一邊說,“沒想到能一次性對接這么多資源,離臨床轉化又近了一步。”這樣的“企業出題、高校答題”場景,在現場處處可見。
▲“愈見肝康”項目提出的“肝癌可控磁響應分級靶向治療”方案,吸引投融資機構的關注。受訪單位 供圖
對科學城而言,這樣的活動是“大學城”與“科學城”兩城融合的縮影。在現場,科學城組織相關單位精準進行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創業擔保貸款、重慶市種子基金申請、普惠金融產品宣講。通過企業技術需求發布、高校項目路演、自由洽談等方式,20余家機構帶著技術需求清單而來,與項目團隊通過路演、一對一洽談精準匹配,推動項目團隊與孵化載體、投資方、金融機構、產業方達成孵化落地、融資合作、技術對接等合作。
科學城已推出“新鳳人才”政策等50余項改革舉措,提供1000個免費創業工位、全額免息貸款,今年已推動1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在此就業創業。科學城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我們要讓高校成果從實驗室快步走向生產線,讓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成為科學城發展的強大引擎。”
▲活動現場。受訪單位 供圖
據悉,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重慶賽區共有70余所高校參賽,580余個項目進入重慶市級決賽。此次參會的65個項目覆蓋生物醫藥、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大多帶著落地孵化、產業對接的迫切需求而來。
▲活動現場,多個項目受到關注。受訪單位 供圖
這場對接會是“教育強市區縣行”行動的生動實踐。自2024年啟動以來,全市高校已服務3247家企業,解決3000余條技術問題,形成 “區縣出題、高校答題、市場閱卷” 的良性循環。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正是打通成果轉化 “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舉措,下一步將組織更多項目走進區縣、園區、企業;主動服務區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新動能。
傍晚時分,不少項目團隊已與孵化載體達成初步落地意向。這場夏日里的對接會,不僅讓高校的項目有了更多展示的機會,更讓“產學研用”融合的種子在科學城扎根。未來,將有更多青春力量通過這樣的方式從校園走向市場,為重慶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