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生祥 本報通訊員 馬正俊 逯明
“注意看螺栓的防松標記,還有橋面伸縮縫的間隙,暑運車流密度大,一點馬虎不得。”近日,在蘭新高鐵海東西深溝特大橋上,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工務段橋隧工馬萬里一邊用檢查錘敲擊設備,一邊向身邊的年輕工友叮囑道。
這位扎根一線的“橋隧衛士”,用“火眼金睛”守護橋梁隧道,在崗位上“鉆”出了多項國家專利,成為工友口中的“發明家”。
趙春青 繪
橋隧檢修工作并非簡單的重復性體力勞動,處處需要巧思。路網圍欄與排水溝交叉口的水篦子極易被落葉雜物堵塞,導致排水不暢甚至水浸路基,清掏費時費力——這一“頑疾”長期困擾著鐵路維護工作,馬萬里也為此大傷腦筋。
“那陣子真是魔怔了,走路、吃飯都在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馬萬里回憶說。
轉機出現在一個傍晚。馬萬里在家炒菜時,伴隨“呼呼”的抽油煙機運轉聲,“大口吸煙”的止逆閥結構讓他靈光乍現。
“油煙能單向排出去,水是不是也可以?”這個一閃而過的念頭,讓他興奮地把鍋鏟往鍋里一扔,就沖到書桌前,抓起紙筆開始畫草圖。
“老馬!菜煳了!”直到妻子帶著嗔怒的聲音響起,一股濃烈的煳味才把沉浸在畫圖中的馬萬里拉回現實。
正是這份近乎“走火入魔”的專注,催生了發明“自動排水柵欄”。這個巧妙利用水流自動啟閉的裝置,完美實現了馬萬里的構想:水流順暢排出,雜物被有效攔截,小動物又無法鉆入。這項誕生于廚房的發明,最終榮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并在全段多個關鍵地段推廣鋪設。
2017年,以馬萬里名字命名的“萬里工作室”掛牌成立。“搞創新,不要怕失敗,靈感可能就在身邊。”在工作室里,馬萬里常常這樣鼓勵年輕人。他牽頭攻關了“透明橋梁支座防塵罩”等15項技術難題,總結提煉出《隧道襯砌“看敲聽診”四字檢查法》等4項高效作業法,多項成果獲得國鐵集團及青海省QC優秀成果獎,他本人也榮獲“青海高原工匠”稱號。
“馬師傅教東西特別活,總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把復雜的原理講明白,讓人一聽就懂。”徒弟史云雷這樣評價馬萬里。
作為“金牌教練”,馬萬里將一身的本領傾囊相授,年均培訓橋隧工3000余人次,先后帶出3名高級技師、8名技師和24名高級工。
來源: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