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數字化城市運行和治理中心大屏上,一組組亮眼數據躍動——超80萬人次預約參觀,單日最高接待量突破3.2萬人次,“四川美院美術館”公眾號的入館預約小程序單日頁面訪問量超34萬次,觀眾預約量與展覽熱度均創歷史新高……
這一盛況,源自于今年備受矚目的“開放的六月”川美本科生畢業展。
大規模人流、車流激增的雙重管控壓力下,如何確保安全成為了一大現實考題。
▲開放的六月開幕活動現場。雷鍵 攝
重慶市委書記多次強調,要加速推進大學城與科學城的“兩城”融合發展。
在此背景下,數字手段成為城市治理的核心驅動力。
重慶高新區選定四川美術學院、熙街作為兩城融合的核心實踐區,精心打造“熙街·川美安全智管綜合場景”(下稱:綜合場景),通過數字技術重構了高校重大文體活動的安全管理體系,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了“數據驅動、全鏈管控、校地協同”的創新樣本。
▲市民參觀川美本科生畢業展作品——《禱》。圖源網絡
數據互聯:從“信息孤島”到“一屏掌控”的治理躍遷
“往年‘開放的六月’畢業展,我們需要線下提交活動申請,不僅需要多頭跑,還存在信息誤差、審核時間冗長等問題。”四川美術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今,這一狀況得到根本性改變。通過線上申報、事件單智能流轉及數據實時互聯,活動管理實現了從“粗放式”到“精準化”的飛躍。
記者在數字重慶駕駛艙綜合場景看到,通過川美和屬地虎溪街道在三級治理中心發起線上申報活動方案事件單,系統就能自動識別14類風險,然后將事件單流轉至公安、消防、公共服務局、宣傳、城建中心等部門,替代了以往需多天完成的紙質文件流轉。活動籌備效率提升40%,部門協同響應時間從2小時縮短至15分鐘。
▲數字重慶駕駛艙“熙街·川美安全智管綜合場景”。成雪 攝
效率的提升,得益于綜合場景的高效運用。大屏之上,動態變化的美術館預約人數、周邊停車位余量、共享單車停放秩序及道路擁堵情況等關鍵指標一目了然,還能通過IRS系統調用實時交通與人流監控等7類數據,形成“活動保障一張圖”,徹底打破了跨部門信息壁壘,實現了安全監管的“一屏掌控”。
全鏈管控:AI賦能實現風險“秒級預警、分鐘處置”
川美美術館年均參觀量超120萬人次,“開放的六月”期間更是人流如織,安全保障任務艱巨。
重慶高新區依托綜合場景,構建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體系。依托人員密集重點場所聯防聯控、情指行、三情聯動、高樓消防、共享單車監管一件事等多個市區應用既有模塊,通過調用實時數據資源,梳理出大型文體活動聯合支撐、人流超限聯動處置等16個多跨事件,實現了展覽活動的全流程數字化與可視化管理。
▲工作人員正在調用數據資源。成雪 攝
今年5月25日“開放的六月”活動日,虎溪街道啟用無人機巡檢,19時47分,畫面顯示現場人數超700人,自動觸發“人員密集場所人流協同引導”流程。區城運治理中心接收預警后,利用“風險畫像+資源匹配”算法,迅速將事件單推送至公安、城建中心等部門及川美宣傳部、屬地鎮街負責人。近1小時內,系統連續6次推送預警,均按時處置。
▲無人機巡檢視角。成雪 攝
此外,綜合場景中引入的AI智能體,通過簡單問答即可一鍵調取所需信息,如川美美術館外攝像頭畫面,實現數據智能化輔助治理。AI智能體深度融入活動全流程,可自動生成活動方案優化建議、風險智評及應急預案,自動劃分中高低輕微風險開展分析研判,并根據不同等級風險觸發智能預案,最后還能自動生成復盤改進方案,推送至各協作單位,為后續活動提供優化支撐。
校地協同:AI賦能兩城融合下的數治共同體構建
“‘開放的六月’只是‘熙街·川美安全智管綜合場景’的一個具體應用案例,未來我們將以此場景為基點,通過數字技術,打破屬地與高校的管理邊界,實現‘屬地-高校’快速響應。”重慶高新區統戰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舉例來說,如果展覽中某作品在社交媒體產生較大負面輿情,我們通過接入大數據輿情監測系統,實時抓取新聞網站、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渠道信息,自動觸發網絡輿情聯動處置多跨事件,及時推送高校處理,避免持續擴大發酵。”
▲大學城熙街。雷鍵 攝
該綜合場景的運用不僅提升了單次活動的安全水平,更推動了大學城、科學城兩城融合的深度實踐。目前,大學城片區已初步形成“熙街·川美”模式復制推廣計劃,將有效推動“政府+高校+文化+商貿+藝術+科研”多方的深度協同,形成“資源共融、風險共擔、成果共享”的治理共同體,而這樣的共同體未來將覆蓋轄區8所高校、10余個社區,實現高校資源與城市治理的“一貫到底、一覽無余”。
記者手記:
“熙街川美安全智管綜合場景”的實踐表明,數字技術是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的關鍵鑰匙。從線上申報的“分鐘級”響應,到AI智能體的“秒級”預警,再到校地協同的“無邊界”治理,該場景以數字手段重構了城市治理的底層邏輯。未來,隨著數字重慶建設的深入,這一模式有望成為全國高校密集區域治理的標桿,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大學城”與“科學城”從“物理疊加”向“化學融合”的全面躍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