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結題證書與四重突破。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閆妍
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
教育部新時代“雙名計劃”培養對象
陜西省銅川市第五中學教師
教育課題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探索教育客觀規律的過程,是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作為深耕教學多年的一線教師,我真切體會到課題研究是教師以研究者視角審視教育實踐、構建系統研究體系、實現專業突破的重要載體。
在課題結題后,我們收獲的不僅是一張結題證書,更是專業成長的四重突破。
01
在研究反思中提升教學認知
剛步入教師崗位時,我專注于追求課堂教學的游刃有余和從容自信,卻忽視了教學問題中隱藏的教育規律。2012年參加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優秀教學能手培養項目時,校本研修專家同軍咸老師針對我提交的教學案例中的問題指出:“要將教學中的問題上升到課題的高度,運用科研的方法去解決。”在他的指導下,我申報了省級專項課題“初中語文體驗教學方式實踐研究”,并帶領“陜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的成員開展研究。
一線教師的課題研究通常側重于實證和觀察,強調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和調整。這次課題研究讓已有10多年工作經驗的我第一次體會到杜威“教育即經驗改造”的意義,我以現象學的方法審視日常教學,思考教學行為中包含的學理邏輯,發現學生機械背譯文言文的背后是文化體驗的缺失,而語文教學的秘密就藏在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學現象里。
基于此開展的體驗式教學研究,讓我的課堂教學通過創設深度體驗學習活動煥發出新活力。當我們把不起眼的日常教學細節變為課題研究的豐富素材,并將教學反思與課題研究深度融合時,教師的專業尊嚴就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上,更體現在對教育規律的把握中,這也啟示我們只要扎根課堂土壤,就能生長出蓬勃的學術生命力。
02
在體系構建中深化研究脈絡
課題研究能讓零散的教學思考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促進自己的研究不斷向下扎根。在完成第一個省級課題后,我又陸續申報了省市級課題“初中體驗式作文實踐研究”“智慧校園環境下體驗式學習實踐研究”“促進深度學習的體驗式有效教學研究”“體驗學習理論視域下古詩詞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其間課題組成員還補充開展了校本微課題“體驗教學情境創設策略”“教學目標的有效制定”“體驗式作業分層設計”等研究。
我與課題組成員圍繞“體驗”這個核心詞不斷思考、不斷追問,如同釘釘子般不斷深入探究。研究內容從教師的教學方式拓展到學生的學習方式,再細化到作文教學、文言文教學,并延伸至智慧校園環境下學習方式的創新。那些碎片化的教學靈感,在課題主線的牽引下形成了系統的研究體系。這種以核心理念為引領的序列研究路徑,從教學痛點出發,遵循學科邏輯路線,不斷實踐反思創新,避免了雜亂無序的弊端,讓課題研究形成了“點—線—面”結合的系統體系。
回望研究過程,從微課題到省級重點課題,從單一課型研究到課程體系構建,其實我們進行系統化研究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對不斷產生的新問題的梯度思考,每一步都凝結著對教育教學逐步深入探究的過程。而課題研究的脈絡生成,恰似根系在土壤中自然延展,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同時積累了大量相關主題下的調研數據、實踐研究課例以及教學論文,這些成果互為支撐,讓后期的研究成果更有說服力。
我們的實踐經驗表明,圍繞核心理念開展序列研究,不僅能明確研究方向,還能促進教學的深度發展。
03
在系列閱讀中夯實理論基礎
“我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項目式學習》,怎么感覺對上課沒啥用?”曾有工作室成員向我抱怨。翻開這位老師的讀書筆記,只見大段大段的摘抄,卻很少關聯自己的教學思考。平時,我也發現一線教師專業閱讀的主要問題在于難以擺脫盲目跟風的碎片化閱讀。
對此,我建議課題組成員以課題研究中的核心概念為主線構建理論知識體系,以課題研究為導向制訂精準的閱讀計劃,圍繞課題研究重點開展個性化系統閱讀和專題閱讀。
為了幫助課題組成員深入理解體驗學習理論,初期我們研讀大衛·庫博的《體驗學習》,以“體驗圈理論”為框架,在情境創設中融入體驗教學環節。同時,結合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中“做中學”的理念,將生活體驗與文本解讀緊密結合。在研究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困惑。為了體現語文學科特點,我們系統閱讀王榮生的《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等系列圖書,針對不同文體設計了差異化的體驗路徑,整合具身學習理論開發多感官教學活動。這種由理論到實踐再到反思的循環閱讀模式,形成了課題組“主題式共讀”的團隊成長機制。我們還圍繞“體驗學習”主題精讀一本專著,并撰寫讀書筆記。由于閱讀與研究相互促進,教師的理論素養得以真正轉化為教學實踐能力。
04
在成果輻射中實現專業躍進
在持續多年的課題研究中,我從最初發表教學隨筆,到后來撰寫出版成果集《體驗式語文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再到提煉出“體驗語文”的教學主張,課題研究不再是功利性的成果堆砌,而是專業成長的自然注腳,每一步都見證著成長的蝶變。
尤為珍貴的是,課題研究形成的成果并非束之高閣的理論文本,而是真正服務于教學實踐的資源庫。當“體驗式古詩詞教學策略”在全校推廣時,語文組教師共同打磨課例,將課題成果轉化為年級共享的教學資源并上傳到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分享。“體驗學習視域下古詩詞校本課程開發”課題結題后,我們開發的《銅川地域文化校本課程》成為學校特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成果獲陜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這種成果輻射效應,更體現在教師團隊的專業成長中。課題研究如同一個“磁場”,吸引著志同道合的教師共學共進。青年教師在課題中學習研究方法,骨干教師在課題中凝練教學主張,課題組先后涌現出3位特級教師、5位省級教學能手和多位市級學科帶頭人。課題研究不僅讓個人收獲專業尊嚴,更讓團隊形成研究共同體,讓教育智慧在共生共長中不斷傳承。課題研究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引擎,推動著教師認知結構的根本性變革,實現從“經驗型教學”到“學理性實踐”的質變。
總之,課題研究作為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不僅能解決“教而不研則淺”的現實問題,還能培養教師的研究思維。這種思維讓教學從技術操作升華為教育創造,推動課堂從知識傳授轉變為生命體驗。當我們不再將課題視為職稱評選的工具,而是作為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時就會發現,課題研究饋贈的四重突破,終將凝練成最富張力的成長坐標。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