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年代,軍人最希望擔任軍事主官,上前線帶兵打仗,開國將領中的戰將都是軍事主官出身,如許世友、韓先楚、李天佑等等。
有些在后方的干部,認為只要能從事軍事工作就很滿足,對干軍事充滿渴望。
參謀長作為軍事干部,主要是協助主官作戰,負責司令部以及作戰方案、布置、實施、訓練等諸多工作。是非常鍛煉人的崗位,但在戰爭年代,參謀長能成為戰將的不多,解放戰爭時期,五大野戰軍參謀長,東野劉亞樓,華野陳士榘,中野李達,西野閻揆要,華北軍區參謀長唐延杰,除陳士榘因為分兵原因,一直充當軍事指揮員角色,帶領3個縱隊打不少仗,后來不想當參謀長,改為兵團司令;劉亞樓僅僅指揮過天津戰役,后來很想到前線,擔任14兵團司令,可準備南下時被叫停,組建空軍。其他參謀長基本上都在司令部。
和平時期,在無戰事的情況下,參謀長最鍛煉人,也是最忙碌的人。司令部各項工作要抓,戰備方案、作戰訓練、各部隊情況等,是最熟悉部隊的干部。
很多人的意識里,對后勤工作,對參謀工作有偏見,如前線干部去后勤工作,看不上。
1980年,從軍事學院深造幾個月后,重返部隊的傅全有,不再擔任師長,改為軍副參謀長,屬于平級調動。
1978年7月提拔為師長,1979年5月調軍事學院學習后,歸來時師長位置上有人了。上級安排擔任軍副參謀長,部下對他感到不公,作戰部隊主官改為機關人員,這不是太委屈嗎?
傅全有過去擔任過團參謀長、師參謀長,對參謀工作門清,上級讓他調任副參謀長絕非時落冷,而是培養和重用。因為參謀長身體不適,不能主持工作,而干部老齡化嚴重,需要年輕干部多干一些。
當時,參謀工作已經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過去參謀長的職責不夠明確,工作比較難做,參謀人員交流困難,文化和業務水平有限,工作效率不高,影響到軍事工作新局面。
過去在特殊時期,因為受到突出政治,軍隊建設受到很大干擾,司令機關的建設受到削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上級加強部隊建設做出許多新舉措。
未來戰爭的突然性增大,戰場情況變化急劇,要求指揮機關具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司令部必須有計劃、預見性、主動性,參戰的軍兵種多,指揮、協同復雜,保障任務艱巨,都是司令部必須要掌握,能夠組織和駕馭現代化戰爭的指揮能力。
為此,各級司令部的干部必須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文化程度普遍需要達到中專水平,部分要達到大專水平。1983年1月全軍參謀長會議,通過完善《司令部工作條例》,明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司令部的職責,而且對參謀長的地位和主要職責,對司令部的性質、任務、工作方法,做出明確規定。
參謀長是部隊的參謀長,過去被冠以“司令部參謀長”,導致職責不夠明確,實際工作出現一定問題。上級表示:各級參謀長,不僅是司令部的擦出你名字,也是部隊的參謀長,是首長的助手、代理人,是實現首長意圖、決心的主要組織者。
傅全有對自己擔任副參謀長表示沒有什么可難過,而是舉例說劉帥、葉帥都是參謀長出身,參謀長是部隊主官的代理人,是非常重要的職務。
他上任軍副參謀長后,此時他是第五位副參謀長,有抗戰時期的老革命,也有新中國成立后入伍的新起之秀。因為參謀長鄭金映患病,無法繼續工作,上級讓他來擔任副參謀長,為了讓他發揮更大作用,盡管師長與軍副參謀長平級,可師長有一定局限于,只在一個師負責,副參謀長可以參與軍的作戰部署。
在擔任僅僅10個月副參謀長后,就被提拔為1軍參謀長,可見上級早有計劃讓他擔任,副參謀長是一個臨時過渡而已。擔任參謀長2年后,提拔為1軍軍長。又2年后,從西南邊境輪戰下來后,成為大軍區司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