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青海西寧7月2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 賈驥業 郝帥 見習記者 梁之圣)“青海省文旅廳通過持續完善政策舉措、推動非遺工坊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培養等工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帶動就業增收、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采訪啟動儀式暨媒體見面會上,青海省文旅廳副廳長耿斌介紹說,2024年,青海全省開展的131次線上線下非遺培訓,吸引了6003人次參訓;125家國家級、省級非遺工坊、“青繡”工坊,銷售收入共約1.6億元,直接帶動1000余名各族群眾就業;舉辦的411場(次)各類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惠及208余萬人(次)各族群眾。
7月21日上午,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青海主題采訪活動在青海西寧啟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目前,青海省設立兩個國家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15個省級非遺工坊、40個省級青繡就業工坊,非遺工坊建設覆蓋39個縣(區),占青海全省所有縣(市、區)比例的86.7%;覆蓋青海省內25個國家及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中的22個。
耿斌介紹,被譽為 “熱貢藝術之鄉”的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目前培育出4個省級鄉村振興產業創作基地、20個市級鄉村振興產業車間、110處非遺傳習中心、11處非遺宣傳展示點、兩個國家級“非遺+扶貧”工坊、9家省級“青繡”企業。
如今,同仁市還打造青海省級“熱貢文化產業園區”,集聚了25家規模以上畫院和356家從事熱貢藝術的文化企業,其中,畫院以“畫院+農戶+基地”為經營模式,主要開展創研、培訓、制作、銷售、展覽、收藏和進出口業務每年為前來參加培訓的唐卡藝人免費提供食宿、學習費用及就業平臺,年人均增收6萬余元。
為開拓省外市場,同仁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設立200余處“熱貢藝術”展銷窗口,并在北京798園區授牌成立“熱貢藝術北京推廣中心”,以此宣傳熱貢藝術,擴大熱貢藝術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助推熱貢藝術走出青海、走向全國。
耿斌說,截至2024年,同仁市有2.4萬名文化從業人員,較2023年增加0.86萬人,文化產業收入4.54億元。
“青海省文旅廳指導各市州結合文藝演出和民族傳統節日,整合非遺項目、文創及農副產品資源,打造反映農牧民精神新風貌、鄉村振興新氣象的‘四季村晚’文化活動,調動當地民間文藝團隊、文化愛好者、文化能人的積極性和帶動性,讓本地村民牧民上臺當主角。”耿斌還提到,2024年,青海全省開展的140余場次“四季村晚”活動,惠及近120萬人次。“四季村晚”正由側重文藝演出,逐漸向特色文化傳承、好物美景推介、節慶集市等側重點相結合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活動轉變,促進了“農體文旅商”融合發展。
他介紹說,去年以來,青海省文旅廳還對納入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的活動,每場給予2.5萬元經費補助支持,并由青海省文化館選派業務骨干實地指導排練,讓“村晚”中的民俗活動融合時代需求和審美,煥發出新的光彩。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