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宇通客車的產銷數據引發市場震動——單月銷量暴跌27.4%,其中核心產品大型車銷量驟降33.92%,中型車下滑36.3%。
5月頹勢未止,銷量再降12.35%,前五個月累計銷量被拖入負增長區間。
更令投資者憂心的是,曾被寄予厚望的出口業務意外熄火,4月出口量同比下滑9%,被競爭對手金龍汽車以24%的增速反超,歐洲市場份額也被比亞迪奪走。
曾經連續六年全球銷量第一的“客車之王”,踩下了急剎車。
從產品結構塌陷到現金流危機
宇通的危機首先體現在產品結構的斷層上,當客車市場向輕型化轉型時,其主力產品仍固守大型車陣地。
2025年前五個月,全國大型客車銷量暴跌34%,而宇通52.5%的銷量依賴大型車,中型車占比40%,輕型車僅占18.1%,即便輕型車銷量增長39%,也難以填補核心業務塌陷的深淵。
更嚴峻的是,曾被視作“第二增長曲線”的出口業務突然失速,4月宇通出口814輛,同比下滑9%,而金龍汽車憑借1205輛的出口量和24%的增速,一舉奪走出口冠軍寶座。
在歐洲電動公交車市場,比亞迪以13%的份額超越宇通的12%,技術優勢正轉化為市場份額。
財務壓力接踵而至。宇通賬上躺著69.55億元的應收賬款,而現金流僅能維持9個月常規運營。
一季報暴露深層隱患,營收下降3%的同時,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暴跌57.15%,公司被迫增加現金支付采購成本,曾經的利潤奶牛,如今在資金鏈上走鋼絲。
四次穿越周期的突圍密碼
這不是宇通第一次面臨絕境,回望歷史,這家企業曾上演四次驚心動魄的突圍。
1991年,瀕臨倒閉的鄭州客車廠在車間主任湯玉祥帶領下背水一戰,捕捉到南下打工潮的出行需求,他們將座椅改造成臥鋪,推出中國第一款臥鋪客車。
這款“移動旅館”次年拉動銷量逆勢增長98%,奠定“公路客運之王”地位。
2016年,面對高鐵與私家車的雙重擠壓,宇通提前七年布局海外,到2020年,其海外營收占比飆升至43%,毛利率高達32%,化解了國內市場萎縮危機。
2020年,宇通全力押注新能源,2024年新能源客車銷量暴漲93%至1.38萬輛,同時針對旅游市場推出載客量提升30%的“層半客車”。
2024年,出口模式升級為“技術輸出+本地化”,哈薩克斯坦KD工廠零部件本地化率超60%,實現100%市場占有率,為厄瓜多爾定制雙源無軌電車,融入當地電網系統。
這些戰役烙印在宇通的基因里——臥鋪車是產品創新的勝利,海外擴張是戰略前瞻的成果,而本地化模式則是全球化生存的密鑰,當危機再度降臨,這些經驗成為最珍貴的生存手冊。
輕客突圍與技術豪賭
面對新一輪危機,宇通正從三方面發起反擊產品結構上,輕型車成為轉型支點。
2025年1-6月輕型車產銷量同比暴漲74%,新推出的高端輕客天域S12和房車天駿V6直擊縣域客運痛點。
在江西萬年縣,宇通天駿V5以9座布局、C1駕照準駕、油耗6毛/公里的經濟性,配合“上門接送”服務,兩個月內將黑車減少三分之二,客流增長超2倍。
技術儲備上,每年投入營收5%的研發經費開始顯現價值,L4級自動駕駛巴士“小宇2.0”已在全球六國落地,成為唯一獲得中、美、新加坡三國測試牌照的微循環巴士。
與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的客車電池質保長達15年/150萬公里,遠超行業標準。
市場策略上,歐洲市場避開與比亞迪正面交鋒,轉向高端定制,在發展中國家推行“造血式合作”,通過建廠創造就業換取市場準入。
2025年上半年,宇通在哈薩克斯坦再獲1000臺訂單,中亞累計銷量突破1萬臺。
政策東風也在助力,2025年新能源公交單車補貼從6萬升至8萬,國內8年以上大中型公交保有量超過15萬臺,報廢更新需求明確。北京等地更推出最高17萬元/臺的地補政策,加速需求釋放。
現金流僅能維持9個月,技術追趕周期長達18個月,固態電池量產落后對手兩年——宇通的危機倒計時仍在嘀嗒作響。
但翻開中國制造業的生存圖鑒,從1991年臥鋪車絕地求生,到哈薩克斯坦工廠的100%市占率,宇通最擅長的正是在產能過剩與技術迭代的夾縫中拓出生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