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工信部“7.3光伏座談會”召開后,光伏行業如打了雞血一般的支棱起來,市場形勢變得叫人直呼看不懂。
現在的光伏市場行情,可簡單概括為冰火兩重天。一邊是股市強勢反彈,上游的硅料、硅片漲價,市場上洋溢著火熱、樂觀的情緒,另一邊卻是各家光伏企業仍不勝寒意,在炎熱的夏日里仍瑟瑟發抖。
首先,看積極、樂觀的消息。近期,N型復投料價格已回升至4.2萬元-4.9萬元/噸,顆粒硅報價也漲到4.1萬元-4.5萬元/噸,扼在產業鏈喉嚨的硅料價格迎來了觸底反彈,打響了全產鏈漲價的第一槍。
市場上有消息稱,一家龍頭硅片廠商云南基地已開始囤硅料,網上視頻顯示拉硅料的運輸車排成了長龍,該基地從早到晚都在卸貨。同時,市場的預期也樂觀起來,預計硅料價格將反彈至7萬元/噸。
7月17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發布數據顯示,本周硅片價格開始上行,且漲幅較大。其中,N型G10L單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價在1.05元/片,環比上周上漲22.09%;N型G12R單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價在1.15元/片,環比上周上漲15.00%;N型G12單晶硅片(210*210 mm/130μm)成交均價在1.35元/片,環比上周上漲13.45%。
從硅片漲價15%到22%不等來看,上游的硅料漲價已傳導到硅片,接下來不出意外的話,將很快傳導到太陽能電池片和光伏組件環節,持續虧損的光伏將迎來久旱逢甘霖式的連鎖漲價。
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資本市場,對市場回暖做出了積極反應。近期,通威股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弘元綠能、陽光電源、億晶光電、京運通、國晟科技等光伏企業股價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反彈行情。
市場對“破內卷”的良好預期,推動實體產業和資本市場的聯動上漲,進一步活躍了市場情緒。這本是一件喜大普奔的好事兒,值得慶賀一番,但行業現實的殘酷的和冰冷,由不得行業冷靜、理智、矜持一些為妥。
接下來,來看看行業“冰凍”的一面。雖然已有一部分產能被出清,但產能仍相對富足,大多數企業的基本面并未出現實質性改善,停工、停產、放假、欠薪的現象依然存在。
據業內人士透露,5月25日-6月25期間,國內一家全球組件出貨Top10成員放假,且僅發放70%-80%的工資。網傳這家企業“委身”于浙江地方國資,但該國資只想出背書而不想掏錢。
同樣是據業內消息,一家基地放在安徽馬鞍山的TOPCon電池廠商也停工了。同時,還有一家傍龍頭大腿的跨界TOPCon電池企業也在上周停工,還欠了2000多萬元的電費,并被傳欠薪。該跨界玩家在四川的10GW電池片、10GW硅片項目本計劃在6月30日拉通投產,但至今未公布投產喜訊。
據悉,相關光伏企業選擇放假、停工,一方面是因為訂單不足,另一方面則與上半年裝機市場大爆發,擔心下半年裝機需求明顯萎縮有關。
2025年1-5月國內光伏新增裝機197.85GW,H1裝機量輕松突破200GW,創出了歷史新高。鑒于上半年的突然爆量,市場普遍預期H2即使沙戈荒光伏基地的新增量,也很難達到H1的裝機高度。
上市公司層面,剛剛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主要制造產業鏈的企業虧損數字仍不小。據“草根光伏”追蹤,迄今有45家光伏老玩家、跨界新玩家發布了2025年半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歸母凈利為虧損的企業達到32家,實現盈利的有13家。
更令人擔憂的是,半年報業績預告展示出光伏主產業鏈虧損向光伏玻璃、光伏膠膜、光伏背板、石英坩堝和光伏支架環節傳導的苗頭。福斯特、福萊特、永臻股份、振江股份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大幅下滑,金晶科技由盈轉虧,林洋能源歸母凈利也同比明顯下降。
綜合來看,2025年下半年光伏的市場形勢并不是特別樂觀。由此,建立于硅料“收儲”、“反內卷”兩大預期基礎上的亢奮,理論上是缺乏堅實有力支撐的。當然,市場炒作的是預期,提前預判和預支行業趨勢,這個預期在價格仍可維持漲勢。而一旦預期落空,市場可能再度恢復一地雞毛的局面。
光伏行業要迎來拐點,恢復正常的業態,根本之道還是供需格局的再平衡,淘汰富余的產能,達到供需平衡的臨界點。這個根本性的問題不解決,那么行業復蘇、回暖就無從談起。
孕育當中“化產能”是否會真的孵化、落地,只能有待觀察。對于當下的行業復蘇,更需保持理性和冷靜。(草根光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