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TOP10光模塊供應商榜單上的中國上市公司,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華工科技相繼發布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預告,均有超50%的同比增長,特別是新易盛同比增長300%多。
800G時代開啟,驅動凈利潤增長
光通信行業市場研究機構LightCounting在一份報告中寫道,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光模塊的銷售額環比增長10%,主要來自800G以太網光模塊的貢獻,1.6T產品亦有貢獻。該機構還指出,隨著亞馬遜和Meta等云計算巨頭向更高速光模塊過渡,400G以太網光模塊的銷售將下降。
不難發現,800G的部署速度明顯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驅動了光模塊市場的增長,Coherent高意此前也表示,800G的部署速度明顯快于400G。與此同時,800G產品仍然是高毛利產品,凈利潤的高增長有跡可循。
中際旭創表示,第二季度公司的800G收入占比提升、硅光占比提升、良率提升,共同推動毛利率提升,收入和凈利率均有較好表現。新易盛同樣表示,800G光模塊的出貨量和銷售占比持續上升,同時400G產品也維持穩定出貨。
對于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光迅科技和華工科技而言,很大程度是受益于中國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的增長。LightCounting此前也拋出:2025年中國云廠商的以太網光模塊采購量將實現超100%增長;中國云廠商將帶動2025年光模塊市場的增長等觀點。
具體而言,阿里巴巴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超過3800億元人民幣(約合530億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另外,百度在2025年Q1支出3.98億美元,騰訊在2025年Q1支出了37億美元。
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技術專家王鵬此前在“超大規模智算中心:1.6T時代的全光互連”期間就表示,阿里云預計2025年在智算中心導入800G光模塊,2026年開始導入1.6T光模塊。
華工科技表示,公司的聯接業務隨著國內互聯網及設備廠商算力需求激增,應用于算力中心建設的400G、800G等高速光模塊需求快速釋放,收入和盈利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光迅科技表示,得益于全球算力投資的快速增長,推動了對高端光器件和高速光模塊的市場需求。
1.6T競爭拉開序幕
當前,AI正在重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已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核心引擎。AI訓練和推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以及強大的運力保障。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顯然是算力不足,算力焦慮在未來十年內都不會消失,這是所有工程師都在面臨的共同挑戰。
為滿足AI時代算力需求,AI硬件架構迭代加速,智算集群規模不斷擴大,Scale-up、Scale-out等技術持續成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模塊的迭代周期也從過去的3-4年縮短到現在的1-2年。
目前,已經有云計算廠商開始部署1.6T。中際旭創表示,今年下半年800G將顯著上量的同時,也有更多客戶開始部署1.6T,預計1.6T有望保持逐季度增長,明年會有更多客戶采用1.6T方案,顯著放量。據了解,該公司正基于需求指引,持續進行產能建設。
新易盛則介紹,從目前市場需求及客戶指引來看,預計1.6T產品將在2025年下半年逐漸起量。該公司認為,行業景氣度將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繼續保持高位,公司將結合客戶需求積極準備產能,確保訂單交付。
光迅科技和華工科技雖然沒有明確披露1.6T在市場上的相關情況,但在產品層面已經完全就緒。
公開資料顯示,光迅科技已經推出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多款1.6T高速光模塊。華工科技的1.6T自研硅光模塊已經接到美國、中國知名OTT客戶正式送樣通知,1.6T ACC/AEC已經在美國知名OTT測試,準備小批量出貨。
可以看到,AI驅動的算力焦慮正重塑光模塊行業格局,800G部署顯著加快,成為驅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力量,而1.6T產品也開始嶄露頭角,預示著新一輪的競爭序幕已經拉開。未來,在算力基礎設施持續投入下,光模塊市場高景氣度有望延續,技術創新與產能響應將成為制勝關鍵。
高速銅纜在800G/1.6T時代如何應對
根據光模塊四巨頭(中際旭創、新易盛、光迅科技、華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業績及行業動態,800G光模塊的規模化放量和1.6T技術的競爭啟動,對高速銅纜產業鏈產生了雙重影響:既存在互補協同,也面臨技術替代壓力:
800G/1.6T光模塊爆發對高速銅纜的協同效應
1. 短距傳輸的剛需互補
- 高速銅纜(DAC/AEC)在數據中心短距離傳輸(機柜內或相鄰機架間≤5米)場景中具備不可替代性。其無需光電轉換,成本比光模塊低30%-50%,功耗節省50%,特別適合GPU集群內部互聯。
- 需求強綁定:每部署1個800G光模塊需配套1條800G高速銅纜,形成1:1的剛性比例。隨著800G光模塊出貨量激增(2025年全球需求預計2200-2500萬只),高速銅纜同步放量。
2. 超節點架構的協同升級
- 英偉達GB200、華為CM384等AI超節點方案中,銅纜承擔機柜內GPU互連主力。例如單臺GB200服務器需使用近7500根銅纜,而1.6T光模塊僅用于跨機柜長距傳輸,兩者分工明確。
技術替代壓力與銅纜的應對策略
1. 1.6T與CPO對長距傳輸的替代
- 1.6T光模塊及CPO(共封裝光學)技術主要面向長距離、高帶寬場景,通過硅光集成降低70%功耗,解決電互連瓶頸。例如英偉達Quantum-X交換機采用CPO實現1.6T端口,計劃2025年商用。
- 此趨勢下,傳統可插拔光模塊在長距場景份額可能被擠壓,但銅纜因短距成本優勢不受直接影響。
2. 銅纜的技術迭代:突破距離限制
- 有源銅纜(AEC):立訊;金信諾為代表的眾多頭部高速銅纜廠商研發的AEC技術將傳輸距離從3米延伸至7米以上,填補光模塊與銅纜間的斷層,適配更大規模算力集群。
- 224G高速線材:立訊;金信諾,沃爾等為代表的眾多頭部高速銅纜廠商已實現224G銅纜量產,支持單通道224G速率,多通道疊加可滿足1.6T帶寬需求,與光模塊演進同步。
產業鏈價值重構:成本優化與場景擴展
1. 降低系統總成本(TCO)
- 銅纜在超節點中替代部分短距光模塊(如AOC),使單機柜TCO下降15%-20%。Meta、谷歌等海外廠商在架內連接中銅纜占比達80%以上。
2. 應用場景向工業領域滲透
- 高速銅纜技術擴展至機器視覺、工業機器人等實時控制場景。例如兆龍互連的伺服電纜為光模塊在智能制造中提供低延遲連接,推動技術跨界融合。
市場前景:爆發式增長與國產替代
- 規模測算:2025年全球高速銅纜市場規模預計達552億元(GB300出貨3.1萬臺驅動),2026年增至775億元,年復合增速65%。
- 國產化機遇:華為昇騰替代英偉達加速(H20芯片受限),拉動華豐科技等國產供應商訂單(Q1凈利潤增207.7%)。
不同連接技術特性對比
結論:共生與競合并存
- 短期:800G光模塊放量直接拉動高速銅纜需求,1:1配套比例奠定增長基礎;
- 長期:1.6T/CPO在長距場景替代傳統光模塊,但銅纜通過AEC技術鞏固短距市場,并延伸至工業場景。
光模塊升級與銅纜需求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通過技術協同(如光銅混合方案)共同優化算力網絡效能。隨著AI集群規模擴大,兩者均將受益于增量市場。
2025江蘇鹽城東臺-800G高速銅纜供應鏈行業技術研討會預告
2025年9月5日,江蘇鹽城東臺——數據中心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800G/1.6T時代已呼嘯而至!作為下一代數據中心的核心物理連接方案,高速銅纜技術正迎來關鍵突破期。在此背景下,2025高速銅纜800G/1.6T高速銅纜供應鏈大會將于9月5日在江蘇鹽城東臺隆重召開。大會聚焦800G/1.6T高速銅纜技術演進與產業鏈協同,匯聚全球頂尖企業領袖與技術專家,共探技術瓶頸、共享創新成果、共建高效生態,為800G/1.6T規模化部署按下加速鍵!
高速互連技術正面臨單通道224Gbps向448Gbps演進的關鍵節點。為應對信號完整性、功率損耗及供應鏈重組等核心挑戰,高速銅纜產業鏈亟需在材料、精密制造工藝及測試驗證體系等維度實現技術突破。本次9-5日與江蘇鹽城東臺舉辦的高頻高速時代之800G/1.6T產業鏈推進技術研討峰會得到供應鏈頭部企業的全力支持,我們再次誠邀行業同仁開展建設性對話,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產業升級為目標,攜手構建高速互連領域的技術生態體系。就高速互聯發展進程中的技術瓶頸突破與產業鏈協同創新展開更多的深度探討。再次誠邀您報名出席為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歡迎掃下圖二維碼報名參會.
報名后加入會議溝通交流群
本次會議將采用:東臺本地高速銅纜供應鏈企業參觀+現場展臺觀展+線纜技術交流+行業圓桌會議+交流晚宴幾部分組成,會場按照800人+規模布置,報滿即止.更多會議細節了解可以電話:150-1533-1777,魯總.
舉辦會議地點
更多關于最新的線纜行業發展訊息,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我們將第一時間搜尋到行業前沿訊息和您一起分享!不做盈利用途,文中觀點都是基于公開數據及信息,僅供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