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斗指未,太陽黃經為120°,于公歷7月22日—24日交節。“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最炎熱的節氣,“濕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泰達的熱土上,這份“極熱”既是對自然的敬畏,更是對產業韌性的淬煉。
大暑物候
元代文人吳澄編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將一年二十四節氣分成“七十二候”,每個節氣分成三候。大暑三候為:“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每到大暑時節,由于氣溫偏高又有雨水,細菌容易滋生,許多枯死的植物潮濕腐化,到了夜晚,經常可以看到螢火蟲在腐草敗葉上飛來飛去尋找食物。另外土壤高溫潮濕,很適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長,在這雨熱同季的潮熱天氣,天空中隨時都會形成雨水落下。
大暑習俗
曬伏姜
三伏天時人們會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充分融合后食用,對老寒胃、傷風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溫暖保健的功效。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里待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時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
喝伏茶
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一般是指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制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燒伏香
伏香,大暑節氣氣溫最高,農作物生長最快,大部分地區的旱、澇、風災也最為頻繁,搶收搶種、抗旱排澇防臺和田間管理等任務很重,因此百姓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還有一種說法指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療多種頑固的疾病。
大暑是自然的熔爐
更是產業的試金石
在泰達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
每一個戰高溫、保生產的你
都是書寫發展新篇章的英雄
熱浪終將退去
而奮斗者的光芒永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