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
7月22日21時29分
正式進入大暑節(jié)氣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個節(jié)氣,即“炎熱之極”之意。大暑節(jié)氣正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高溫酷熱、臺風頻繁。
1
先來關注一下天氣
昨天不少小伙伴
朋友圈都被刷屏了
這雨與臺風“韋帕”脫不了干系
臺風中心雖然遠離福州
但臺風環(huán)流東側的偏南氣流
和海上東風氣流
還在源源不斷往我市輸送水汽
[福州市天氣綜述]
22日白天到夜里,全市陰有中雨,部分鄉(xiāng)鎮(zhèn)有大雨到暴雨。
23日白天到夜里,全市陰天間多云有陣雨或雷陣雨,局部中到大雨。
24日白天到夜里,全市陰天間多云有陣雨或雷陣雨。
說到臺風
再來關注一下
“韋帕”最新動向
今年第6號臺風“韋帕”(熱帶風暴級)的中心21日下午5點鐘位于北部灣北部海面,就是北緯21.0度、東經(jīng)108.9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130~280公里。
預計
“韋帕”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
向西偏南方向移動
強度還將有所增強
并將于22日中午到傍晚
在越南北部沿海再次登陸
(熱帶風暴級或強熱帶風暴級)
2
大暑節(jié)氣
福州有哪些特色習俗和美食呢?
習俗一:食荔枝
福州歌謠唱:“阿蟬叫,荔枝紅,滿山滿樹掛燈籠,大暑吃荔枝,辛苦栽樹人”。
福州民俗專家邱登輝介紹說,大暑前后荔枝成熟且最為鮮美,福州人會在此時吃荔枝。擔心上火,用荔枝蘸醬油,這是福州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吃法。
在福州,西禪寺的千年荔枝古樹、連江透堡鎮(zhèn)館讀村的“狀元紅”荔枝樹、連江馬鼻鎮(zhèn)東灣村的“荔枝王”都是網(wǎng)紅荔枝樹。
連江東灣村荔枝。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俗二:吃“二咸一甜”
第一碗:蛤炒絲瓜。福州有諺語“脫塔塔吃蛤”。大暑時節(jié),花蛤、蟶等貝類肥美。其中,花蛤可爆炒、清蒸、做湯等,營養(yǎng)豐富,有著“百味之冠”的美譽。
第二碗:清燉石蛙。石蛙即福州人說的“蛒凍”。大暑前后,福州鼓嶺、羅源等山區(qū)人工養(yǎng)殖的石蛙大量出欄。將石蛙處理干凈后加半碗清水,一撮鹽,一片姜或一瓣蒜,隔水猛火清燉15分鐘,具有健脾消積的功效。
第三碗是甜品。連江海岸巖石的海石花,哂干后在鍋里熬成膠,過濾后冰凍加蜂蜜,當?shù)亟小昂2輧觥薄?/p>
連江海蟶上市。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連江花蛤上市。連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習俗三:吃“豆腐囝”
據(jù)《福州習俗與二十四節(jié)氣》記載,在以前,每到夏天,人們時常會看到有人一邊敲著小鑼,一邊叫賣“豆腐囝”。有人買時,小販就用一個扁圓形的銅勺子在豆腐囝缸里刮幾片裝在小陶碗里,加點糖水。
福州豆腐囝,在別的地方叫豆腐腦、豆腐花。豆腐囝細嫩、柔軟清爽,是消暑的夏令飲品。
記者 林舒穎 鄭瑞洋
新媒體編輯 蘭超
監(jiān)制 管慧 危磚黃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fā)分享更多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