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1點29分
即將迎來大暑節氣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個節氣
進入大暑又恰逢三伏天
此時節,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最熱的時候
大暑養生需要注意什么?
往下看,一同了解↓
大暑時節
當心這3種疾病
老年人要防心臟病
三伏天降雨增多,氣壓偏低,是心臟病高發期,老年人要注意保護心臟。
預防措施
保持情緒穩定,防止心火過盛。
做好防暑降溫,清淡飲食,少食不易消化的食品,如油條、年糕等。
運動不過量,可早晚散步,每次1~2公里即可。
中青年要防過勞癥
夏天出汗多,身體損耗大,而營養、睡眠不足,損大于補,中青年人要防過勞癥。
預防措施
保證睡眠防缺覺,每天6~8小時的睡眠為宜。
飲食營養不可少,加班時可適當吃些夜宵,如酸奶、面包、綠豆粥等,補充營養又消暑降溫。
少開車多走路,防止車內通風較差,造成機體缺氧,甚至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兒童要防脾胃病
夏季氣溫高,食物容易壞,再加上天氣濕熱,此時如果吃了不太新鮮的食物,就容易引發一些濕熱型的腸道炎癥。醫生提醒,由于兒童本身脾胃較弱,夏天更容易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情況。
預防措施
用自制冰鎮綠豆湯、冰粥等代替冷飲。
每次吃冷飲不能太多,以一天喝1~2杯冷飲、吃1根冰棍為好。
運動后及吃飯前不宜馬上喝冷飲,以防引起胃腸痙攣或影響食欲。
暑邪、暑熱、暑濕
大暑養生注意這3點
01
暑邪:氣陰兩虛
夏季出汗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氣陰兩虛。氣傷后,推動血液運行的能力就弱了,導致血液運行遲緩,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梗、心梗。
想要祛暑邪,不妨試試清涼綠豆湯:綠豆30克、蘆根9克、生甘草3克。將蘆根、生甘草用紗布包好,加入適量水與綠豆同煮,把裝著蘆根、生甘草的藥包拿掉后即可飲用,能起到防暑消暑的功效。
02
暑熱:咽痛、失眠
大暑時節,氣候炎熱,更容易“上火”,出現咽痛、煩躁、失眠等不適。再加上出汗過多,使得體內水分流失增加,還會有口渴喜飲、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表現。這兩款能夠緩解暑熱的清熱方,不妨試試↓
吃苦味
苦味食物屬于寒涼性質,具有清熱瀉火、燥濕健胃功效,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食用。
煲水鴨
俗話說,“大暑老鴨勝補藥”,鴨肉能夠祛熱清火、消暑。準備1只水鴨,與冬瓜、蔥、料酒、姜等一同放入鍋里,加入適量水,用大火燒開,再改小火煲2小時左右,最后加入適量食鹽即可。
03
暑濕:肢體困重
大暑時節,雨水逐漸增多,濕邪易乘機而入。暑濕侵害人體會引發口中黏膩、肢體困重等癥狀,有些人還會表現為咳嗽痰黏、鼻流濁涕、心煩口渴、口中黏膩等不適,甚至舊病復發。
適當出汗有助驅除體內多余的濕氣,年輕人可選擇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極拳,都能夠出微汗。
此外,睡前用熱水泡腳,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加速濕氣排出,緩解下肢水腫,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大暑時節
盡量別做這4件事
不要劇烈運動
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多人會趁著三伏天加強運動。醫生提醒,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進行戶外活動,很有可能造成中暑(陽暑)。高溫天運動要注意什么?這3點一定要記好↓
避開高溫時段,盡量在早上10點之前、傍晚5點以后運動;
戶外運動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不要過猛喝水,以免導致心腦血管或腸胃不適;
運動量不宜過大,要量力而行,可以選擇快步走、瑜伽、太極拳、交誼舞等。
不要過分貪涼
吃雪糕、喝冷飲、把空調溫度調很低,也容易引發中暑(陰暑),導致咽喉不舒服、四肢酸軟、嘔吐、腹瀉等。
不要熬夜
吹空調+熬夜追劇,容易使免疫力下降。醫生提醒,夏天出汗多,身體損耗大,營養、睡眠不足時,損大于補。
不要洗冷水澡
夏季炎熱易出汗,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腳,會使寒氣借機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不僅不利于養生,還可能對血管造成刺激,增加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出汗后,不要立即洗冷水澡,即使是熱水洗浴,也要注意浴后避風、避寒。
看完記得轉發給家人、朋友~
一起健康度夏
來源:央視一套微信公眾號(ID:CCTV-channel1)綜合《生活圈》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