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萬科理想之地如期交付,它不只是兌現了一批住宅產品,也意味著“未來城市理想單元”在上海的真實落地。交付現場人氣高漲,歸家的喜悅在每一位業主的笑容中流露。他們不僅滿意于房子的完成度,更驚喜于生活氛圍的真實呈現。
從整體規劃而言,項目自始至終遵循“小街坊式”開發邏輯,以10分鐘步行圈為半徑,組織起辦公、商業、公共服務及居住功能的協同共生,形成高交互性的場景。
中建萬科理想之地Recycle街區效果圖
在這座立體城市中,中建萬科理想之地以一條中軸街區貫穿東西,將更多空間留給城市與公共生活,也形成空間濃度與生活彈性的關鍵支點:“新新街口”集中城市界面,布置四大公建盒子;“Recycle街區”以巷道為公共空間,釋放街道活力;“下店上廠”聯通辦公與商業,模糊生活與工作的界限;“活力能量環”以空中連廊構建立體交通系統,提升整體協同效率。
中建萬科理想之地社區垂直混合利用剖面圖(示意效果圖)
中建萬科理想之地項目二層步行示意效果——活力能量環
其中,四大公共建筑,更從場景出發,融合文化、社交、藝術與社區功能,讓這里既是街區的活力節點,也是未來生活的發生場。
春熙集作為一個未來市集空間,集合生鮮市場、生活美學零售、時尚餐飲、日咖夜酒、聚會社交等功能于一體,激活日常生活的流動;新新所則是持續策展的文化場域,讓社區與思想、藝術、展演保持長期連接;陶然薈以公共服務為基底,是一個全齡友好且釋放年輕力的地方,其為社區中心注入多元、活力、溫度的年輕態生活場景;鼓浪館集文體綜合于一體,是室內外結合的社區運動中心與社群療愈中心。
后續春熙集與鼓浪館將陸續開業,它們的到來不僅將進一步充實社區的公共生活維度,也將成為社區活力的持續觸發器。作為公共場域,它們提供的是人與人相遇的溫度;而作為理念的落點,它們也在不斷回應我們對于“未來城市”生活方式的設想。
如今,中建萬科理想之地的住宅如期交付,也意味著生活的尺度終于落實到日常之中,那些關于未來的構想,也從理念變成可被親歷的空間:在城市與居所的縫隙之間,一個可棲息、可抵達、也可向外延展的生活圖景,已然浮現。
但這仍只是開始。中建萬科理想之地所描繪的未來,從來不是某種靜態的理想圖景,而是一種可持續演進的生活能力。當空間的邊界不再封閉,當公共與私密彼此嵌套,理想生活的輪廓便能在日常流動中逐漸成形,而每一位居住者的生活故事,也都會在這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發生方式。
主編:張艷
責編:mar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不為商業用途,如果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我們建立了“地產人言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