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dmxwsh9999
蒼鷺翩躚,擇水而居。蒼鷺是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的野生鳥類,如今它們成群結對選擇在大名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為我們帶來意外驚喜,也生動印證了大名縣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邯鄲日報今日推出記者專訪,探尋蒼鷺“落戶”大名的生態密碼,講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鳥兒也知這里好
——探尋蒼鷺“落戶”大名的生態密碼
“咱大名也有蒼鷺了!”
“環境越來越好,蒼鷺才愿意來‘安家’。”
“大家一定要保護好它們和它們生活的環境。”
最早拍到并在網上發布蒼鷺視頻的是大名縣攝影愛好者申愛民。今年6月23日,他用無人機在大名森林生態園內拍荷花美景,無意中拍到了許多“漂亮的大鳥”,查詢得知,這些“大鳥”竟是蒼鷺。視頻發布后在網上爆火,引發眾多網友紛紛留言。
作為生態鏈中的重要物種,蒼鷺被譽為“生態貴客”。它們的到來,印證了大名縣生態環境的向好。
近年來,大名縣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提升工程,水環境綜合治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國土綠化與生態修復等方面成效顯著,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為百姓帶來了觸手可及的生態福祉。
大名森林生態園鳥瞰圖。(無人機照片)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學維 通訊員 李鵬英攝
湖光美景觀蒼鷺
成衛堂在大名森林生態園已經當了6年的安全員,他的職責是在園中勞動湖邊巡邏,提醒游客安全注意事項。成衛堂告訴記者:“這些天,來看蒼鷺的游客越來越多。”
大名森林生態園占地1800余畝,是一個集生態、文化、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生態公園。園中有一個面積達10公頃的勞動湖,蒼鷺就筑巢在湖中心的小島上。
為了方便游客觀賞蒼鷺,近日,生態園在親水平臺上安裝了立式望遠鏡,通過望遠鏡可以清晰地看到島上蒼鷺。
記者看到,湖心小島植被茂密,既有低矮的灌木,也有高大的喬木,島上還有一個高壓電塔,蒼鷺的巢在電塔之上。它們在島上樹木間飛翔,并不時滑翔到水面覓食,除了成年蒼鷺,在鳥巢里還有幾只蒼鷺雛鳥,張著嘴嗷嗷待哺。
不時有游客來到親水平臺觀看蒼鷺,大家都被蒼鷺佇立在樹頂的美麗身影吸引,發出贊嘆。在親水平臺旁邊,豎立了一塊兒介紹蒼鷺的展板,上面有蒼鷺物種和生活習性介紹,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邊觀賞,一邊學習蒼鷺的相關知識。
“很多本地人專程跑來看蒼鷺,還有不少外地游客看到網上視頻后慕名而來。”成衛堂說。
蒼鷺生活的湖心島并沒有道路與岸邊相連,這為蒼鷺創造了一個相對安全、不被打擾的空間,使其能夠自然生長。據了解,目前在此“居住”的蒼鷺有近30只。
在島上及周邊水域,除了蒼鷺,還能看到成群的野鴨悠閑地鳧游,五彩斑斕不知名的小鳥在林間雀躍歡叫。藍天白云下,綠水密林間,奏響了一首首自然生態的曼妙樂曲。
棲息在大名森林生態園的蒼鷺。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學維攝
為有源頭活水來
蒼鷺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相關研究資料表明,蒼鷺在食物鏈中處于較高的營養級,是濕地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指示物種,其繁殖成效和種群數量對區域內鳥類棲息繁殖環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
也就是說,蒼鷺在哪里“安家”,證明哪里的生態環境優良。大名森林生態園擁有豐富的濕地環境和多樣的動植物群落,為蒼鷺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地。
最重要的是水。勞動湖圍繞著蒼鷺生活的小島,其水源一是大名縣小引河河水,二是近旁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當地從2023年開始謀劃實施的小引河生態建設工程,極大提升了水質,使得生態園引水建湖發揮出應有的環境效益。
小引河全長32公里,穿大名縣城而過,既是城區唯一的瀝澇水外排河道,也是緊鄰居民區、改善城區生態環境的“民心河”。
大名縣水利局工作人員任玉杰介紹:“以前,由于河道邊的市政污水管道年久破損,導致污水溢流排入小引河,使得水質變差,加之附近居民長期在岸邊丟棄垃圾,對環境造成了污染。治理河流環境勢在必行。”
截污,清淤,改建污水管網,打造兩岸景觀帶,修建步游道……隨著治理工程的推進,小引河環境實現了大變樣。沿河居民趙慧敏對記者說:“水清了,垃圾沒有了,每天晚飯后在河邊散步,十分愜意。”
“當前,小引河治理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7月底河道治理將全部完成。”任玉杰說。
這些年,大名縣提出“打造北方水鄉”,實施全域水網建設,擴增水源,治理河渠,改善水生態。同時,大氣、土壤等領域治理同步推進,全面提升區域環境質量。
蒼鷺,相中了這里的環境,也成為這里的“生態貴客”。
棲息在大名森林生態園的蒼鷺。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劉學維 攝
與蒼鷺的“不解之緣”
“直到現在,那只被救助的蒼鷺還經常回到這里停留,有時會在水塘邊覓食。”在綠化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大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級主任科員楊國振難掩興奮地講述他與蒼鷺的“不解之緣”。
綠化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位于大名縣城北郊,由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與大名縣政府于2016年共同建設,現收集保存了105個樹種共1067份資源,是各類珍稀和特色樹種的資源寶庫。
2022年的一天,一只羸弱的蒼鷺雛鳥被路人發現并送到了這里,看上去情況危急。“經過檢查,我們發現蒼鷺雛鳥并沒有受傷,但體質顯得十分虛弱。”楊國振說。
于是,楊國振和同事們把這只蒼鷺雛鳥“安置”在了綠化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這里的綠樹、水塘、魚群、野生動物構成一個健全的生態圈,為它提供了完美的生活環境。
不久,蒼鷺雛鳥身體狀況恢復,并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長大。后來,越來越多的蒼鷺來到了大名。楊國振說:“我們救助的蒼鷺也‘搬家’和其他蒼鷺生活在了一起,但它似乎對這里有了感情,經常回來‘看看’小時候生活的地方。”
救助蒼鷺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也成為大名縣在林業生態發展上的生動案例。
日前,“河北省大名縣酸棗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正式揭牌,大名也成為全國唯一的擁有兩個“國字頭”林木種質資源庫的縣。兩個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的落地,增強了大名生態保護能力,進一步提升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
大名縣采取全城全境披綠、重質重量增綠、多管齊下護綠等措施,建成了點、線、片有機融合的平原綠化生態體系,2023年獲稱“河北省森林城市”。為更好滿足群眾親近自然需求,該縣還在城區內建成多處休閑綠地和口袋公園,不斷釋放城市綠色空間。
今年6月,大名南湖新建成一個3000多平方米的湖中島,島上種滿了各類喬灌木綠植。據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要把這座島當作“生物多樣性基地”,為各種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包括蒼鷺在內的“生態貴客”來到大名。
大名生態,生生不息。
關注大名縣微生活,知曉大名新鮮事
聲明本文部分內容及圖片不屬于我站案例,均來源于網絡收集整理,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觀點,本站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融媒大名
▍整理:大名縣微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