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9年10月14日,廣州全境解放。第二天,新華日報就刊登了這則捷報,并把此次戰役統兵將領的照片一起刊登見報。
當天,四野12兵團46軍的一名小戰士鄧賢詩看著報紙一時入了神。
他的雙眼早已噙滿淚水,用顫抖的聲音說道:
“爹!這是我爹!解放廣州的兵團司令員是我爹,我找了他整整二十年!”
此言一出,戰友們紛紛好奇的看了過來。
堂堂兵團司令員,怎么會是這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小戰士的父親呢?大伙都說鄧賢詩是白日做夢,趕快醒醒。
然而,排長卻看出來鄧賢詩確實與司令員眉宇間有幾分相似,而且倆人同姓。雖說鄧賢詩孤兒,可萬一……
想到這里,排長決定把這件事報給了上級,最終的結果一波三折、出人意料……
一張報紙引出一段機緣
鄧賢詩是一名來自湖南的小伙,他一出生父親就杳無音信,母親在他10歲那年積勞成疾,最終撒手人寰。
自此鄧賢詩就成了孤兒,過上了一段有上頓沒下頓的凄慘日子。后來他加入了革命陣營,如今已是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1949年10月15日這一天,鄧賢詩所在的部隊一陣歡呼,原來新華日報刊登了廣州解放的好消息。
聽說兄弟部隊打了打勝仗,四野12兵團的戰士們也都十分高興,互相傳閱捷報,爭相了解戰斗的經過。
報紙很快傳到了鄧賢詩手中,他起初也沒有多想,畢竟這兩年人民解放軍屢戰屢勝,像這樣的捷報每個月都能看上好幾回。
可是,當他無意間瞥見報紙上,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司令員鄧華將軍的照片時,他的心立馬就“咯噔”了一下,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因為照片中的這位司令員他總感覺很親切,似乎在哪里見過一般,甚至是在他的夢里經常出現。鄧詩賢對著照片看得入神,一旁的戰友發現了他的異常。
于是戰友問他道:“不就是打了勝仗嘛!有什么特別的,你都盯著看了老半天了。”
另一名戰友也緊跟著說道:“是啊,以前也沒看你這么愛看報紙啊,難不成在看司令員啊?司令員是你家親戚?”
戰友的一句玩笑話瞬間讓大伙兒樂開了花,有人突然冒出來一句:
“你還別說,人家鄧司令姓鄧,我們鄧賢詩同志也姓鄧,說不定就是親戚呢!”
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鄧賢詩始終覺得照片里的鄧華司令員十分面善,他返回到自己的床鋪前,從枕頭下面掏出了一張已經泛黃的老照片。
鄧華將軍年輕時
照片里是他的父親年輕時的留影,鄧賢詩拿著老照片和報紙上的將軍像進行比對,大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一位壯士揮別一對妻兒
自打記事起,鄧賢詩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鄧賢詩有關父親的所有記憶,全部來自于母親邱青娥的回憶和口述。
母親告訴他,自己15歲那年,家里做主把她嫁給了一個湖南郴州的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鄧多華。
當時國家十分動蕩,到處都是軍閥,到處都在打仗,這對小夫妻相依為命,感情非常好。
鄧多華是一名知識分子,他曾經在長沙的多所名校求學,參加過愛國學生運動,心里十分渴望改造這個落后的國家。
在學習期間,鄧多華接觸到了馬列主義,從此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1927年3月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
也正是在這一年,鄧多華與邱青娥的兒子降生。妻子讓他給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取一個上學用的名字。
鄧多華深情注視著自己的孩子,沉吟片刻說道:
“早逢亂世,希望這個孩子能夠效法先賢,詩書明志。就叫賢詩吧。”
就此,鄧賢詩有了自己的名字,也得到了父親美好的寄托。
然而,一旦踏上了這條革命道路,也就意味著前路必然充滿艱辛。
即便如毛主席這樣的偉人,在革命道路上也付出了6位至親犧牲的沉痛代價。此時,“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如火如荼,全國都籠罩在一片空白的政治空氣中。
組織迫切需要新的力量加入進來,因此,鄧多華不得不與妻子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兒子告別,去完成他內心最為崇高的事業和使命。
鄧多華知道,此時的革命隊伍需要他這樣的人才,此時的國家也需要他這樣的勇士站出來。
可是,做出這樣的選擇就意味著他無法顧全自己的家庭。
妻子邱青娥看出了鄧多華的為難,她鼓勵丈夫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為廣大的勞苦人民創造一個新世界。
鄧多華十分感動,他為這個沒有文化卻心懷家國的妻子感到無比自豪。
臨行前,鄧多華希望給妻子留下一個念想,于是照了一張相片交到了自己妻子的手里。
妻子拿著照片泣不成聲,她很清楚丈夫此去兇多吉少,而自己也將面臨巨大的生活壓力。
邱青娥不會講大道理,也說不出什么長篇大論,她只是懷抱著幼子默默流淚,嘴里不斷叮囑自己的丈夫:
“多華,一定要活著回家,一定要活著回來。”
此時的鄧多華也是鐵漢柔情,他的內心心如刀絞,卻又意志堅定。
自古家國難兩全,他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是光明的。
可最是無情是命運,他們的匆匆一別,卻成為了永別。此后,這對夫妻再也沒有機會相見了。
鄧多華很快找到組織,參加了湘南起義,此后跟隨朱德、陳毅等人來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武裝斗爭。
而邱青娥則過著無比心酸的生活,她要負擔起整個家庭的重擔。
白天她要打工掙錢家養,晚上還要收拾家務照顧孩子,長年累月的勞累最終擊垮了她的身心。
就在28歲這一年,邱青娥積勞成疾去世了。
母親臨終前,把一張泛黃的照片交到了鄧賢詩手中,用盡最后的力氣告訴他:
“照片里的這個男人就是你的父親,以后如果能夠父子相認的話,一定要到娘的墳前告訴我。相片一定要保管好,千萬不要弄丟了,這是娘的命根子。”
母親的話鄧賢詩牢牢的記在了心里,自此,年僅10歲的鄧賢詩成為孤兒,靠著鄰里之間的接濟勉強度過了一段極為艱難的歲月。
一個孤兒投身一支軍隊
鄧賢詩曾經拿著照片在村子里到處打聽,想要讓村里的大人告訴他父親的去向。
村里的人十分可憐這個孩子,便會安慰他:
“你的父親當兵去了,等仗打完他就會回來接你團聚的。”
當然,也有一些人根據傳言告訴他:
“你父親是革命黨,早就被蔣介石抓起來了,你已經沒有爹了。”
每當聽到這些話,小鄧賢詩就會哭得稀里嘩啦。
好幾次,他在夢中都會夢見自己和父親相認的場景,父親十分慈愛地撫摸著他的腦袋,把他一把抱進懷里。
可每當醒來,美夢就不見了,唯獨留下枕邊的一道道淚痕。
稍稍長大后,鄧賢詩意識到,自己不能再賴在家里靠著鄰里的接濟度日,畢竟大家都是窮苦農民,給自己吃一口,別人家里就會少一口。
雖然大家都很心疼鄧賢詩的遭遇,沒有人要趕走這個可憐人。但是鄧賢詩實在不愿意拖累大伙兒。
在這種考慮下,鄧賢詩決定離開家鄉,追隨父親的腳步投身革命。
來到部隊后,鄧賢詩很快適應了戰斗生活,平日里為人也十分熱心,深受戰友的喜愛。
可是這一次,大家拿他的反應取樂,他卻感到了一肚子的委屈。
他并不是要借此機會攀高枝,也不是故意拿領導的長相開玩笑,因為他經過比對照片,發現自己的父親鄧多華真的與司令員鄧華的照片很像,而且二人的名字也高度吻合。
就在他委屈無助的時候,排長找到了他。
排長告訴他,自己也感覺鄧賢詩長得有點像首長,所以排長也想幫鄧賢詩尋找失散多年的父親。
現在,排長已經把情況報告給了上級,如果鄧賢詩的父親真的在軍中,組織是一定會替他完成心愿的。
現在鄧賢詩要做的就是照常生活戰斗,等待組織的回復,千萬不要有思想包袱,也不要意志消沉。
鄧賢詩感受到了來自組織的關心,內心無比溫暖。他答應排長不會鬧情緒,會平靜地看待這次的機會。
一封書信安慰一對父子
大概半個月后,排長再次急匆匆地跑來找鄧賢詩。
鄧賢詩以為認親的事有結果了,忙問:
“怎么樣,組織查清楚了嗎?”
排長氣喘吁吁地說道:“還沒有回音呢。”
聽到這句話,鄧賢詩的情緒瞬間低落了不少。
不過很快鄧賢詩就反應了過來,問道:
“排長,既然不是這件事,你為什么急匆匆跑來找我?有緊急任務嗎?”
排長跟裝了發條似的拼命點頭,同時急呼道:
“天大的事情,首長點名要見你!”
鄧賢詩被排長的話著實嚇了一大跳,想著是不是這件事在軍中影響不好,被首長知道了要處罰自己。
排長也搞不清楚事情的原委,只能拽著鄧賢詩往指揮部走。
一進辦公室,鄧賢詩嚇得說不出話來,里面端坐著兩位大領導,分別是46軍軍長詹才芳和第12兵團司令員蕭勁光。
蕭勁光
鄧賢詩看著眼前兩位大佬,嚇得粗氣都不敢喘。
兩位將軍被他的樣子給逗笑了,詹才芳將軍示意鄧賢詩不要緊張,坐在身旁的椅子里,他們有幾個問題要問一下鄧詩賢。
兩位將軍一邊問話,一邊打量著眼前這名小戰士,二位都是鄧華司令員的老戰友了,閉著眼睛都能畫出鄧華來。
二人不約而同發出感慨:像,這小子和鄧華也忒像了!
可是一個問題擺在眼前,雖然鄧華將軍也是郴州人,但鄧賢詩斬釘截鐵表示自己的父親叫鄧多華,不叫鄧華,他是絕對不會記錯的。
兩個人名字都對不上,又怎么可能是同一個人呢?
足智多謀的蕭勁光將軍有了辦法。
蕭勁光將軍和詹才芳將軍商量道:
這個時候還不確定到底二人是不是父子,為了不影響鄧華的情緒,還是先不要告訴他我們這里有鄧賢詩這個人。我去見他一面,套套他的話,看看能不能和鄧賢詩說的內容對上。
詹才芳將軍深以為然,就按照蕭勁光將軍的話來辦。
不過,詹才芳將軍還是先讓鄧賢詩自己給鄧華將軍寫一封信,把來龍去脈講清楚,屆時如果順利,那么兩位將軍就把信交給鄧華,幫助二人認親。
鄧賢詩十分感動,當場就給鄧華將軍寫了一封信:
尊敬的鄧華將軍您好!我叫鄧賢詩。我的父親叫鄧多華,母親叫邱青娥……如果您真的是我的父親,請您來和我相認好嗎?如果不是,請恕我冒犯,并理解我此刻的心情。祝您一切安好。
蕭勁光將軍懷里揣著信,來到鄧華面前飆演技。
他若無其事地嘮起家常,說著說著隨口來了一句:
“老鄧,我聽說魯迅原來不叫魯迅,叫周樹人啊。你不會也改過名字吧?”
鄧華一聽笑了:
“還真被你猜中了!我以前叫鄧多華,參加革命后我只認共產黨的中華,不認反動派的中華。所以不能再叫多華了。”
蕭勁光將軍一聽兩眼放光,心里暗自忖度:我的天老爺,這不就對上了嘛!
蕭勁光將軍繼續問道:
“那你改了名字,老家的人萬一找你都找不到了?”
鄧華聞言,悲傷地說道:
“老家哪里還有人了,只有一個兒子下落不明,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
鄧華
蕭勁光將軍此時已有七八分把握,他把鄧詩賢的信從口袋里掏了出來,遞給了鄧華:
“老鄧,手頭工作先放一放,你看看這個。”
鄧華起初以為是什么軍情,打開一看頓時淚如雨下,尤其是看到邱青娥三個字時,幾乎泣不成聲。
蕭勁光將軍知道,鄧賢詩一定就是自己老戰友失散多年的兒子。
很快,鄧華親自到部隊與鄧賢詩相認,闊別二十年之久的父子二人得以在部隊團聚,譜寫了一段傳奇的佳話。
得知鄧賢詩真的就是司令員的兒子,當初一起開玩笑的戰友們集體傻眼了。
不過很快,大家都為這對父子送去了真摯的祝福。
1955年授銜儀式上,鄧華被中央軍委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鄧華
這位為了革命事業奮斗了大半輩子,甘愿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開國元勛,在歷經滄桑后能夠在茫茫人海中重新尋回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這是何等的福報!
這個以心酸和艱難開頭的故事,最終迎來了一個圓滿的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