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今年夏天,文學圖書市場比預期熱鬧了一些。
7月10日,鄧紫棋的首部長篇科幻小說《啟示路》在預售階段創下了令人意外的數據——一小時內銷售額突破4000萬碼洋,累計銷量超過20萬冊。而在這場預售之前,一位此前幾乎沒有聲量的90后作家劉楚昕,因在“漓江文學獎”上的一段發言走紅,新書《泥潭》上線僅三周銷量便突破40萬冊,成為近年來少見的純文學熱賣書。
這兩本書的暢銷路徑并不相同,卻各自代表著當下文學圖書熱銷的可能:《啟示路》背靠鄧紫棋龐大的粉絲基礎,預售階段的熱度很大程度來自粉絲社區的自發傳播;而《泥潭》的走紅則始于一段短視頻片段,通過情緒共鳴引發大量轉發,進而帶動銷量。
在一個“文學書越來越難賣”的當下,這兩本書的熱銷也給出了一個值得追問的切口:如今,一本文學書還能怎么賣出去?
2025年1月10日,北京,2025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不少出版行業機構在書展會場搭建短視頻直播間,主播在線上直播帶貨賣書,電商平臺已然成為紙質圖書的一大銷售渠道。圖源:視覺中國 文學圖書市場,從主動到被動的讀者
盡管今年夏天有了兩個爆款,但整體而言,文學圖書更多的時刻是沉默的。
近幾年來,“文學書不好賣”幾乎成為出版行業內部的共識。北京開卷的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整體圖書零售市場第二季度連續三個月同比負增長,5月和6月的碼洋降幅均超過10%。2025年上半年總體(不含教輔教材)市場碼洋同比下降2.30%,文學圖書零售市場碼洋同比下降6.56%。
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文學圖書賣不動”并非今年才出現的現象。北京開卷高級研究經理馮小慧告訴界面文化,自疫情以來,圖書消費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剛需圖書的表現變得更好了,比如少兒、教輔和健康類圖書。但文學這類非剛需板塊的圖書,在這幾年一直呈現波動變化。”
馮小慧提到,在2022到2023年間,文學市場曾短暫回溫,當時以“東方甄選”為代表的直播帶貨,大大提升了《額爾古納河右岸》等作品銷量,那輪增長更多是平臺和頭部大V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2025上半年,文學市場的下降更多來自暢銷缺位。從開卷監測的頭部文學圖書來看,2024年同期有5本文學圖書銷量突破50萬冊,其中兩本超過150萬冊,最高達到200萬冊;今年同一時期,僅一本圖書銷量突破100萬冊,其他均未達到50萬冊。
2025年1月10日,北京,2025北京圖書訂貨會上,不少出版行業機構在書展會場搭建短視頻直播間,主播在線上直播帶貨賣書,電商平臺已然成為紙質圖書的一大銷售渠道。(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暢銷缺位的背后有人們購買習慣的改變,“現在主動去搜索一本書的人變少了。”在過去,讀者通常是看到媒體推薦或者評論,在電商平臺主動搜索書名,并做出購買決定。但現在,購買行為大多數時候是被動的,比如人們在刷抖音、小紅書時,偶爾“刷到了”某本書,順其自然點開下單鏈接,購買路徑變得更短、更被動。
“通過開卷暢銷書榜單來看,頭部暢銷圖書受‘內容電商’渠道帶動更明顯,比如在抖音、小紅書這些渠道的購買占比是非常大的。” 而在此前,”貨架電商“比如當當和京東,是理所當然的圖書購買方式。
《泥潭》的走紅也是從抖音而起,這本小說由90后作家劉楚昕創作,在獲得漓江文學獎后,演講選段通過切片快速傳播,銷量急速上升。當當網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文化,這本書從6月12日開啟獨家預售起,僅8小時銷量就突破5萬冊,首日即達10萬冊,“這一成績在純文學領域堪稱一騎絕塵”。
曾經是圖書銷售重要驅動的文學獎,在這次卻“被反向帶火”——是《泥潭》和劉楚昕的短視頻爆紅,才讓更多人知道了“漓江文學獎”。
劉楚昕在漓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感人發言片段,被剪輯成短視頻在抖音平臺傳播,帶動作品銷量增長。
果麥文化副總裁王譽在出版業從業二十余年,他也和界面文化提到了這個行業的深刻變化:“變化太大了,在最早,我們依靠中盤將書送到書店;后來通過京東、當當等平臺推動銷售。到了今天,圖書營銷的要求更‘觸達’,需要把書遞到讀者面前,讓讀者直接看到。”
與此同時,另一條變化的線索也在榜單上浮現。當當圖書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文化,以往在文學暢銷榜上占據主導的多是翻譯作品,如今它們占的比重越來越小。
“數年前,當當暢銷榜尤其文學板塊,許多是讀者非常熟悉的《追風箏的人》《百年孤獨》《白夜行》這些作品,而現在的暢銷榜頭部,越來越多地被中國原創文學占據,比如余華、史鐵生、莫言、劉震云等,成為了榜單上的常客。”
多方合作的出版生意
今年夏天的另一本爆款書,是鄧紫棋的《啟示路》。根據鄧紫棋工作室發布的購買鏈接,書籍分為“平裝版”和“恒藏版”兩種(均有簡繁體版本)。平裝版定價89元,包含小說本體、主題小海報和透卡書簽;而298元的恒藏版則配有冰箱貼、徽章、鑰匙扣等限量周邊商品,各版本均隨機附有鄧紫棋的親筆簽名。
預售啟動后,恒藏版銷量迅速突破20萬冊,二手平臺上也出現了高價求購簽名本的現象。
這本書由番茄小說、果麥文化、五大唱片聯合出品,王譽向界面文化回憶了做書過程:“鄧紫棋早早就官宣了要寫小說,我們看到消息后主動聯系,得知番茄已經與作者側達成了合作,幾乎同時番茄也找到了我們,大家一拍即合達成了合作。”
G.E.M鄧紫棋關于這本小說的采訪
王譽強調,這一項目背后是幾方聯合運作的結果:“番茄、抖音等平臺的流量支撐非常強大,抖音的開機屏等廣告也為作品帶來了曝光。果麥作為出版公司,負責的是裝幀、發行等環節,這樣的分工讓整個項目得以順暢推進。”此外,“我們在做書的過程中,也和粉絲保持緊密聯系,聆聽他們的反饋。”
馮小慧對比了《泥潭》與《啟示路》的暢銷機制,認為二者很不一樣,“明星出書在出版行業不算是新鮮事,因為明星本身有一定的粉絲的基礎,書的暢銷與否,決定要素主要是這個明星能自帶多少流量,此外就是團隊和出版方所做的一系列營銷宣傳工作。”
馬伯庸 著
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2022-10
除了上述所說的多方合作,馮小慧觀察到如今的圖書營銷的另一個變化,是已經不再是零散的渠道發行,而逐漸成為系統化的全渠道管理模式,確保每一步都緊密相連。
馮小慧補充道:“全渠道營銷不再是簡單在各個平臺上賣書,而是要根據每個平臺的用戶特征和時間節奏,設計一套聯動機制,第一步確定在哪個平臺啟動,第二步考慮不同平臺營銷怎么跟上,形成整體傳播鏈路。”
京東圖書采銷相關負責人也向界面文化提到,事件型圖書自帶流量和關注度,能更容易突破圈子。例如《長安的荔枝》首先借助影視熱播引發熱潮,隨后京東與超市、食材等品類聯合合作,打造了場景化閱讀體驗,通過食物與書的關聯來推動銷量。
“過去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現在是巷子太多了,一本書如果不主動說出來,就很可能沒人看見。”馮小慧說。
2025年6月18日,北京,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工作人員正在現場進行網絡直播賣書。(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情緒價值的重新翻紅
文學書的營銷也在快速進化。馮小慧認為,“現在做文學書,很講究有沒有觸到當代情緒。哪怕這本書本身不是關于某個熱點,也會在宣傳上去靠近某種公共情緒,這樣在短視頻里更容易傳播。”
在她看來,書的內容當然重要,但能否打動當下讀者的情緒,是它能不能“出圈”的關鍵門檻。
這種趨勢也體現在不少經典作品的“二次走紅”上。比如,余華的小說在年輕人群體中以表情包形式流行,《我的阿勒泰》里的“治愈句子”也成了短視頻文案常客,既帶動圖書銷量,也制造了話題場。
網絡上流傳的余華表情包
伍爾夫的《一間自己的房間》是一個很明顯例子。這本寫于1929年的書,近年來常常會在女性主義討論中被提起,“每個女性都需要一間自己的房間”很適合作為女性獨立、個人空間討論的文案引用,這正好符合了當下的討論熱點。許多讀者此前未必知道伍爾夫,但從中產生了情緒共鳴后,自然想進一步購買這本書。
“在原來,一本書內容是好,但和我沒什么關系,現在大家在購買一本圖書的時候,除了內容好之外,更在意的是這本書和我產生了聯系,或許是一句話、一個故事情節和我當下的情緒產生了共鳴。”
不過,馮小慧也相信,短期爆發靠情緒共鳴,但能不能長銷,還得回到內容本身。
“我們還在觀察《泥潭》的長尾效應。”她說。盡管情緒價值能迅速聚集熱度,但一本書是否能持續吸引讀者,最終還要靠它自身內容是否扎實。比如就在今年上半年,縱使沒有出現什么“爆點”,小說《流俗地》也悄無聲息地加印了7萬冊。這種后勁十足的長銷書,或許不會成為熱搜,卻是支持銷量的穩定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