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張典
2025年上半年,整個公募基金行業的合規表現持續向好,監管部門對公募基金公司開出的罰單數量整體較少。然而,中海基金卻因違規行為受到監管處罰。
網下打新違規事件及處罰決定
2025年4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官網發布自律措施決定書,中海基金因在2024年12月新股網下詢價和配售業務檢查中暴露出多項嚴重問題被推至風口浪尖。
具體來看,在報價環節,其存在未審慎報價、定價依據不充分,以及確定最終報價時未嚴格履行評估和決策程序等問題,導致報價缺乏嚴謹性與科學性。
同時,該公司在新股網下詢價業務的首發證券研究機制、研究報告撰寫和審批機制,以及風險管理制度和控制執行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處。
這些問題使其嚴重不符合原《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網下投資者管理規則》相關規定,中國證券業協會遂決定對其采取列入網下投資者限制名單6個月并要求參加合規教育的自律措施。
違規事件引發的影響
在業務層面,被列入網下投資者限制名單6個月,意味著中海基金在這半年時間里將無法參與網下打新業務。
網下打新對于基金公司來說是獲取收益的重要途徑之一,失去這一機會,無疑會使中海基金在短期內的收益受到影響。而參加合規教育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合規意識,但在短期內,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
從市場聲譽角度看,這一違規事件損害了中海基金在投資者心中的形象。在競爭激烈的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往往更傾向于選擇合規經營、信譽良好的基金公司。
中海基金的違規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讓投資者對其產生信任危機,導致現有投資者可能選擇贖回基金,潛在投資者則會對其望而卻步。這不僅會影響公司的資金募集能力,還可能引發資金外流削弱公司的實力。
困境成因與未來發展
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前身為國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7月,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入主成為第一大股東,公司更名為“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現注冊資本為1.47億元人民幣,股東包括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國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從經營業績來看,中海基金過去幾年的凈利潤波動較大。根據國聯民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財報披露,2023年中海基金凈利潤為 -6,698.33萬元,處于虧損狀態。在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2,468.56萬元,凈利潤365.14萬元,實現扭虧為盈。
在基金管理規模方面,過去幾年公司的在管規模整體處于波動下行態勢。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海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剔除ETF聯接基金市值)超120億元。要知道的是,行業內一些頭部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動輒數千億甚至上萬億。規模的縮小,意味著公司的管理費收入等也會相應減少,進而影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從旗下部分基金的業績表現來看,長期跑輸同類基金和業績比較基準。以中海信息產業混合A基金為例,成立于2013年7月31日,截至2025年3月29日基金單位凈值0.8730,該基金自成立來收益率25.26%,但在某些時間段,如今年來收益率 -15.84%,近3月來收益率 -15.85%,近6月來收益率 -22.05%,近1年來收益率 -29.15%,近2年來收益率 -26.51%,近3年來收益率 -42.54%,近5年來收益率 -13.66%。這樣的業績表現,很難讓投資者滿意,也反映出公司在投資決策、資產配置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在公司治理層面,雖然有三大股東,但各方股東在公司發展戰略上可能存在分歧,導致公司決策效率低下,無法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在風險管理方面,此次網下打新違規事件就充分暴露出公司風險管理制度的漏洞和執行不力的問題。
對于中海基金來說,此次網下打新違規事件既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是一次難得的轉型契機。
公司需要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全面加強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確保每一項業務都在合規的框架內運行。加大對投研團隊的建設投入,吸引和培養優秀的投研人才,提升投資管理能力,優化資產配置,提高基金業績。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根據市場需求推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升服務質量,重塑市場形象,贏回投資者的信任。
(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