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案到發放執行款,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有微信通知,而且法院還會對下一步的事項進行提前告知,這讓我們能夠更清晰地了解案件的執行進度。”近日,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執結的一起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中,申請執行人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通過執行微言“一案一群”實時獲知進展,并對該院推行的實時性執行公開服務舉措贊不絕口。
執行工作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統嚴格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執行規范提升三年行動”和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公開透明 規范高效”提升年行動要求,不斷創新執行工作機制,全面推進執行信息化、規范化建設,有效激發執行隊伍內生動力,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全力提升人民群眾對執行工作的滿意度。
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持續對標最高人民法院的執行案件辦理規范,依托執行指揮中心實體化運行,發揮線上智能預警與線下清單管理優勢,管好關鍵流程節點,用好強制執行措施,構建起“執行立案—財產查控—財產處置—案款管理—執行結案”的全流程標準化體系。該市法院系統通過梳理法律、司法解釋和最高人民法院有關文件明確規定應當由獨任法官決定、合議庭合議事項,明確各自權限清單,嚴防超權限、超范圍、超數額、超時限查封、扣押、凍結;積極推行終本案件院局長閱核制度,重點審查是否進行必要線下調查、完成財產查控、適用強制措施、約談當事人等事項,做到窮盡執行措施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才可進行終本。一些基層法院通過運行“執行指揮中心+三個速執團隊+三個普執團隊”的模式,使得執行效能明顯提升。
“抓實執行規范化建設,就是要通過科學管理實現工作質量、效率、效果的‘三提升’,以此促推勝訴權益又好又快兌現。”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說。
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還印發了《關于執行業務會商會議工作機制實施細則(試行)》,以疑難復雜案件辦理成效促推“三個效果”統一。通過總結土左旗人民法院保全活物的基層好經驗好做法,以點帶面制發《關于財產保全中涉及活物保全的指導意見》,規范涉及活物保全及處置等實操行為。在上下聯動的同時,做深審執銜接、內外協同,執行局與立案、審判等部門共建執前風險提示與財產保全告知制度,配合檢察機關開展涉民事終本程序監督活動,聯合公安局、司法局等單位搭建信息共享橋梁,共同形成工作合力。
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統在執行收案增加迅速的前提下,實現了執行完畢案件數量同比增加27.6%,執結案件平均用時同比縮短19天。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法院系統踐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持續創新“柔性執行”舉措。回民區人民法院在辦理一起民營企業系列執行案中,綜合考量各方當事人合理訴求,提出“債轉股+分期履行”執行方案,既保障了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又幫助被執行企業維持正常生產經營,該案入選了內蒙古法院“規范化執行十大案例”。新城區人民法院通過規范開展執前督促工作,研判標的金額較小、可能自動履行的案件,在執行立案前通過書面提醒、法律釋明、協調調解等多種形式,督促200多起案件義務人及時主動履行。
“要以‘如我在執’的理念辦好每一起執行案件。”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周宏波表示,下一步,該市法院系統執行工作將持續聚焦重點任務,推動工作創新,不斷以執行管理、執行行為、執行程序的規范化積極回應群眾期待,服務發展大局。(記者 王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