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辦公室有一個小伙,嚴格來說已經不是“小伙”了,而是老伙計。他有一輛馬自達6(參數丨圖片),開了18年,行駛里程總計32萬公里,當然不是塞車塞出來的。
嘴硬,說30萬公里對于馬自達,剛過磨合期而已——耐不住馬6雖好,廉頗亦老矣。
一開始也像模像樣地去看車,趕潮流看了一圈新能源,又看了一圈油車,甚至談了沃爾沃S60十七八萬可以落地,甚是心動。
最后任誰也沒想到,他還是想買馬自達,馬自達CX-50!
講真,要不是他提了這臺車,我都不知道馬自達出了CX-50,甚至還是2023款。是的,自2023款推出之后就沒再更新。對他來說,23款也算是新款,不打緊。趕緊上網補了下課,看看這CX-50什么來頭,是不是長安換殼車。
網上公開信息顯示,CX-50最初是馬自達專為北美市場打造的“輕越野”SUV,基于前驅橫置平臺(與CX-5同源),但設計上融合了更多戶外元素。
2023年國產化后,長安馬自達針對中國路況強化了底盤,并新增混動版本,填補了品牌在緊湊型SUV市場的差異化空白??赐赀@段介紹,我尋思這填補跟不填補有區別嗎?
不過你還真別說,我發了條CX-50的抖音,兩三天的時間播放量已經6000+了,很多人都詢問我這款車,看來小眾車雖小眾,關注度卻著實不小。
先從外觀說起。
還是能一眼看出經典馬自達的傳承,我很喜歡的LED日行燈像兩道不怒自威的“鷹眼”,也有幾分寶馬當年的風骨,超大的熏黑格柵搭配異常粗壯的銀灰色護板,比起同胞CX-5更顯野性,所以這是它中文名“行也”的由來?開個玩笑。
只可惜,這雙眼睛一邊只亮一個,是怕被寶馬告嗎?CX-50的機頭蓋沒有像傳統馬自達那般下壓,而是高高揚起,仿佛坐實其輕越野的定位。不管如何,依然是好看的。
來到車身側面,修長的車頭是馬自達一貫的風格,車頭到車尾的比例恰到好處,尾門線條卻近乎垂直,這種前傾后穩的姿態,很容易令人聯想到蓄勢待發的獵豹,動感凌厲。
外擴的輪眉加上防刮材質包裹,這里要給防刮材質與車身同色的設計好評,反面教材是奧迪的Allroad系列。19英寸的多幅輪轂暗示著它可以跑跑爛路的底氣。
雙弧形LED尾燈前后呼應,在夜間行車時,一眼望去仿佛盯著你一般。銀色護板也是前后呼應,再次表明其越野身份。比較可惜的是,無論2.0L還是2.5L,CX-50的胎寬都是225mm,略窄。想要提升顏值,后胎可以裝一條255mm的寬胎。
轉到內飾。如何評價呢?
在2025年的當下肯定是素得可以,一種日系侘寂風。CX-50的內飾簡單得只保留有需要的部分,而花里胡哨的那些全給你去掉。然而相較于馬自達自己,提升算是有的,至少多種材質的拼接令我看著舒適。
當然,不是說這套內飾不好看,只是看慣了花花綠綠,有些顯素。特別那塊儀表盤,放以前都算素,更別提現在。如今看起來——竟有一絲絲清冷的美。
至于那塊小屏幕嘛,總比沒有好!
畢竟有著2815mm的軸距,還是前驅平臺,馬自達空間再小,后排還是可以坐人的,不用擔心。
以上這些都不重要,“人馬合一”才是馬自達的成名技。
先介紹一下,我們這款是2.5L智行版,次頂配。2.5L的創馳藍天發動機能夠迸發出188匹馬力,250牛米扭矩,比大眾1.5T的發動機稍強,搭配馬自達特調的愛信6AT變速箱,這套動力組合是經過市場贊譽的。
果不其然,沒有令我失望,創馳藍天發動機發出“zoom-zoom”的聲音,變速箱沒有過多猶豫便讓車輛沖了出去。在中低速情況下,特別是二三擋,幾乎是到了3000轉變速箱才會升擋。待到80km/h勻速巡航,指針迅速回落到1500轉附近。
更值得一提的是,馬自達的動力系統在中低速時不會有闖動的跡象,高級!老伙計說,這輛車百公里油耗在9L左右,還行。
CX-50的轉向手感調校得不錯,輕重合適,轉向虛位不大,是馬自達一貫的風格??墒沁@轉向撥桿就差點意思了,不知道為什么,幾乎所有的日系品牌轉向撥桿調得都很輕,塑料感很重,哪怕是我剛開過的百萬級埃爾法亦是如此——阻尼調重一點很難嗎?
能夠找補一些回來的是,轉向燈的聲音有別于其他車輛,是一種俏皮的滴答聲。
CX-50的油門力度是我非常喜歡的,線性又流暢,配合6AT好搭檔隨踩隨有。你不能苛責它188匹馬力能帶來什么激情,但在那有限能力范圍內,GVC Plus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統和精準的底盤調校,馬自達確實給了你足夠的樂趣。
就像此時的我,不停地在感受這套系統配合下帶來的爽感。但那剎車腳感我就不太喜歡了。CX-50的剎車調得很硬,很像上次我去川西借的坦克300,仿佛剎不住一般,我得重踩踏板才有足夠信心把車給停下來,這點有望改進。
只是,不知道馬自達還有沒有改進的機會。
CX-50的底盤調校風格硬橋硬馬。得承認我已經很久沒有開過這么硬的底盤了。它的感受介于MINI與三系之間,嗯,有些類似于小米SU7但又沒SU7那么緊繃。這種硬韌的懸架應該挺適合喜歡駕駛的人。但原罪在于后懸架是扭力梁結構。CX-50并沒有因為尺寸和級別的提升換用更高級的結構,而是與昂克賽拉、CX-30一樣的前麥弗遜、后蝶形扭力梁。我想,15.8萬落地的價格,動力系統已經給我們吃得夠好了,人家確實也要賺一點的吧。
至于隔音降噪水平,這么說吧,一貫的馬自達。同級別依然中等偏下,或者……可以把“中等”兩個字拿掉。
獨立試駕總結:
我知道,初看馬自達CX-50時,我就能大致猜到它開起來的樣子,因為馬自達一貫如此,固執地幾乎不會改變。但我不知道的是,現在依舊還會支持馬自達的人都有些誰?我那老伙計估計是歲數上來了有些念舊,其他人呢?僅僅是因為顏值和油車嗎?我不了解。
試完車,天色漸晚。遠處,太陽終于收起最后一縷光線,天空轉為鉛灰,像是覆上一層薄紗,遮住了往日榮光。
大地漸漸陷入沉寂,仿佛在等待一個不會再來的黎明。馬自達雖經歷過些許風霜,衣角微臟,但我們確實也不希望又一個品牌,在廣袤的中國市場就此落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