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雖然在俄烏沖突之前是擁有4000多萬人口的歐洲第七人口大國,但是如今俄烏沖突已經進入第四年,烏克蘭基輔當局實控區的人口損失狀況已經極為嚴重,為了彌補前線烏軍兵員不足的問題以繼續堅持戰爭,烏克蘭當局開始在實控區各地強行征兵,這種行為,也已經引起了烏克蘭民眾的強烈不滿。
根據權威媒體的報道,近期發生了這么一件令人覺得啼笑皆非的事情。有烏軍前往某處農田征兵,有可能是企圖強行拉拽當地農民加入烏軍與俄軍作戰,此事引起了烏克蘭農民的強烈反感。從畫面上看,憤怒的烏克蘭農民開著收割機追逐烏軍征兵人員,這名烏軍趕忙嚇得逃跑,要不是跑得快,估計命都得搭在里面。
看到這里,我們不禁會覺得很奇怪,為何烏克蘭民眾不愿意加入烏軍呢?這其實也是烏克蘭澤連斯基當局自己“作”的。首先來說,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征召到了新兵之后,由于戰局吃緊和美援不力的原因,烏軍往往無法為其提供足夠的裝備和充足的訓練,倉促上陣的烏軍新兵的傷亡率通常會很大。但是,令人無語的是,烏軍的裝備和后勤補充,也一般會優先配給給精銳的老牌部隊,這就使得不少烏克蘭人不愿意參軍。
其次,在烏軍陣亡之后,澤連斯基當局為了節約撫恤金的開支,經常會把已經陣亡的烏軍定為“失蹤”,有時候甚至就連個說法都不給,這讓大量的烏軍士兵家屬極為不滿。可見,烏克蘭士兵的合法權益其實根本得不到保障。這樣也就難怪烏克蘭普通人不愿意參軍了!
長此以往下去,即便是烏克蘭當局能夠得到美國、西方援助的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烏當局也會面臨空有裝備卻無人可以操作的窘境。總的來看,隨著烏克蘭當局可用的人力資源逐漸枯竭,烏武裝部隊遲早會達到一個“臨界點”,屆時,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兵敗如山倒”,也就會成為現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