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陜偉權
“沒想到這么快就解決了,錢拿到手了,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近日,市民李先生緊握著剛到手的補償款,向宜昌市點軍區人民法院橋邊法庭的法官連聲道謝。從帶著一肚子委屈走進法庭,到與公司握手言和、拿到補償,全程僅用7天。
事情要從李先生的退休說起。2018年起,他在宜昌某勞務公司工作直至退休,可辦理手續時才發現,公司7年來未為其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連應得的加班費也一直拖欠?!案闪诉@么久,連基本保障都沒著落!”多次與公司溝通無果后,李先生將公司訴至橋邊法庭,要求支付社保補償和加班費。
承辦法官在收到訴狀后,迅速梳理案情。案件基本事實清晰,關鍵在于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法官當即決定前往被告勞務公司組織調解。
調解過程中,公司承認雇傭事實,但面露難色,對方表示企業現在難,在職員工工資都快發不出,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錢,于是便提出按平均工資計算損失。
面對企業的經營困境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法官轉而耐心與李先生溝通:“您看能不能適當調整訴求,促成當場履行?這樣既能快速解決問題,也能避免后續漫長的訴訟和執行程序,減少您的時間和經濟成本。”
經過一下午的耐心疏導,原本僵持的雙方態度逐漸松動?!靶?,就按法官說的來!”“我們今天就把錢付了!”最終,勞務公司當場向李先生支付了未繳社保和加班費的補償款,李先生隨即申請撤訴。從提交材料到糾紛化解,全程僅7天。
這樣的高效解紛并非偶然。作為服務基層的前沿陣地,橋邊法庭始終踐行“如我在訴”司法理念,近年來不斷延伸司法服務觸角:入駐鄉鎮綜治中心、在重點區域設立知識產權保護站、推動法官下沉網格,將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依托“法院+”聯動機制,聯合工會、人社、基層調解組織形成解紛合力;在個案處理中堅持“調判結合、案結事了”,對涉民生案件優先“快調、快審、快結”。正是以多元解紛機制為依托,橋邊法庭得以快速響應群眾訴求,用司法速度與溫度推動糾紛高效化解,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堅實司法力量。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