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濰坊7月21日電(通訊員 黃嘉欣)為深入探尋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2025年7月21日,山東理工大學一路前行實踐團走進濰坊壽光紀都共富園區,實地調研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解碼“壽光模式”背后的產業振興密碼。實踐團成員在園區負責人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智慧農業展廳、無土栽培示范區、數字化生產車間等區域,深入了解從一粒種子到一盤好菜的全鏈條發展體系,感受科技賦能傳統農業的革新力量。
科技賦能產業升級,智慧農業繪就新圖景
“從第一代土棚到第七代智能溫室,壽光日光溫室的迭代史就是一部農業科技進步史?!痹趫@區展廳,負責人向實踐團成員展示了壽光日光溫室的7代發展模型。據介紹,目前廣泛應用的第五代、第六代大棚已實現精準溫控和節水灌溉,而第七代大棚則融入物聯網技術,通過手機APP即可遠程操控通風、施肥、噴藥等農事操作,真正實現“人在棚外,掌控棚內”。在數字化生產車間,實踐團成員看到了科技賦能的生動實踐:打藥一體機沿著滑軌自動巡檢,水肥一體機根據作物生長數據精準調配養分,當棚內溫度超標時,系統會自動報警并開啟通風裝置。“以前種菜靠經驗,現在靠數據。”負責人介紹,園區已建成蔬菜供應鏈綜合服務管理平臺,通過AI智能識別庫實現農事行為全程監管,數字農場3.0系統更是覆蓋產前、產中、產后全流程,讓傳統農業煥發新質生產力。實踐團成員注意到,園區內還設有專門的直播區域,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大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拔覀內觊_展助農直播3萬場,銷售額超12億元,種子種苗和生鮮蔬菜在淘寶、京東等平臺銷量穩居全國第一。”負責人表示,通過數商興農工程,壽光蔬菜正從田間地頭直達千家萬戶的餐桌。
圖1 為實踐團成員參觀智能溫室。 鄭安慧 攝
圖2 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助農模式。 鄭安慧 攝
全鏈條體系鑄優勢,標準引領產業突圍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為何落戶壽光?”面對實踐團成員的提問,負責人指向展廳內的標準認證墻:“這里有4名院士領銜的67名專家團隊,已發布4項國家標準、8項行業標準和21項地方標準,讓蔬菜品質有了‘硬杠杠’?!睋榻B,中心通過感官與營養品質研發實驗室,完成237個蔬菜品種的消費者喜好度測試,連番茄、黃瓜的口感都實現“有標可依”。在物流展區,一幅“買全國、賣全國”的流通網絡圖引人注目。2019年建成的壽光農產品物流園占地3000畝,年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每天有900萬噸蔬菜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海外?!拔覀儤嫿恕锪鲌@+批發市場+村級市場’的三級體系,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分中心、香港專銷區的設立,讓壽光蔬菜直供港澳,實現了從‘田間’到‘舌尖’的高效銜接。” 實踐團成員還了解到,園區正全力推進預制菜產業發展,規劃建設的蔬果類預制菜園區已培育出14個特色品牌,3家企業入選全省預制菜百強,推動蔬菜產業從“鮮銷”向“深加工”延伸,價值鏈不斷攀升。
圖3 為負責人介紹展廳內的標準認證墻。 鄭安慧 攝
合作社抱團闖市場,新農人激活鄉村活力
“一季甜瓜收入三四十萬,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痹谂c種植戶的交流中,實踐團成員聽到了這樣的致富故事。負責人介紹,園區通過2194家蔬菜合作社和1030家家庭農場,帶動85%的農戶抱團發展,合作社統一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渠道,還以保底價收購農產品,讓農戶“種得放心、賣得安心”。在三元朱村展區,“棚二代”的故事尤為亮眼。如今,80后、90后新農人占菜農總數的1/3以上,他們熟練運用數字化工具,將直播帶貨、智慧管理等新技能融入傳統種植。“年輕人帶來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思維的革新?!必撠熑苏f,園區通過賈思勰新農人聯盟,打破地域界限輸出“壽光模式”,已在全國認定72家標準化推廣基地,帶動3500萬名群眾增收。
圖4 為園區豐產模式帶領農民群眾實現增收。 鄭安慧 攝
無土栽培開新局,綠色種植探未來
“這些蔬菜長在管道里,不用土壤也能活?”在無土栽培展廳,實踐團成員被螺旋管道式栽培、氣霧栽培等技術吸引。負責人介紹,園區的無土栽培包括水培、基質栽培等多種方式,其中魚菜共生系統堪稱“生態奇跡”——魚池廢水經處理后成為蔬菜的營養液,蔬菜凈化后的水再回流養魚,形成“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閉環。 在荷蘭桶栽培區,椰糠基質引起成員們的興趣?!斑@是椰子外殼打碎制成的,成本低、可重復使用,特別適合家庭種植?!必撠熑苏f,通過立體栽培、廊架式種植等模式,園區11.7萬平方米溫室實現“四季常青”,土地利用率提升30%以上。而種子墻上,170多種包衣種子更是彰顯“中國菜芯壽光制造”的實力——這些自主研發的品種,既抗病蟲害又能提升產量,成為產業競爭力的核心。
圖5 為實踐團成員參觀無土栽培。鄭安慧 攝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魚菜共生系統。 鄭安慧 攝
座談交流話挑戰,共繪振興新藍圖
在座談會上,負責人坦言產業發展仍面臨挑戰:機器人采摘技術尚未成熟、年輕勞動力流失導致人工成本上升、部分地區標準化推廣難度大等?!暗覀冋ㄟ^校企合作引進人才,聯合科研機構攻克技術瓶頸。”他表示,壽光將繼續以“拓展創新壽光模式”為己任,在種業研發、預制菜加工、品牌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實踐團成員劉曉一表示:“此次調研讓我們看到了科技與農業的深度融合,‘壽光模式’的核心不僅是技術創新,更是‘全鏈條思維’和‘共富理念’。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要把這些經驗帶回去,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睋?,紀都共富園區已成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的標桿。從冬暖式大棚到智慧農業生態,從產地批發市場到全球供應鏈,壽光正以蔬菜產業為筆,書寫著農業現代化的新篇章。
圖6 為實踐團成員參觀壽光模式。鄭安慧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